植物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植物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正式成立。植物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为方荣祥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朱立煌研究员。 实 验室的研究方向为:以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植物,大豆、油菜和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以及部分重要植物病原微生物为材料,全面系统地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着重 于大规模新基因的克隆鉴定、功能分析和潜在应用价值的探索,推动植物生物技术的源头创新和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为:(1)植物基因组序列分析和结构研究;(2) 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包括大规模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应用、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植物耐逆性研究、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等;(3) 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4)蛋白组学研究;(5)植物遗传工程。

实验室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水稻分蘖控制基因MOC1的克隆,发表在Nature(2003)上,入选当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并引起世界主流媒体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纽约时报等的关注;水稻全基因组的框架图,以封面文章发表在Science(2002)上;水稻控制脆杆性状基因BC1的克隆,以封面文章发表在Plant Cell(2003)上;拟南芥PEAMT酶在调控育性和耐盐机制上的作用的研究,发表在Plant Cell(2002)上;拟南芥脂肪酸合成酶基因MOD1的功能研究,发表在Plant Cell(2000)上。1998-2003年实验室共发表论文561篇,其中国外SCI刊物88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4项,国际专利4项,授权12项(其中国际专利3项)。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名,博士生导师16名。在读博士生52名,硕士生18名,博士后9名,客座人员48名。在高级研究人员中,获博士学位的占70%,45岁以下的占60%。

在 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将继续从国内外招聘植物基因组学高水平人才,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国家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生培养将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植物基因组学后备力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 围,鼓励合作与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