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私的思想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

书 名: 公与私的思想史

作者:(韩国)金泰昌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ISBN: 9787010074788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1.《公与私的思想史(第1卷)》源自“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1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的主题——“从比较思想史的脉络看到的公私问题”(1998年4月25日-27日,丽嘉皇家大饭店.京都)。2.作为专题收录了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2次新文明文化研究会——“印度古典在21世纪的意义”(2001年3月24日-25日)上的奈良毅的“印度思想史中的公与私”论题。3.第1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与会者名单参见卷末。4.论题及议论已经本人校阅。论题在主要内容不变的原则下,有的部分重新改写。议论的内容有所删减。

作者简介佐佐木毅(SasakiTakeshi),1942年生,东京大学前校长,现为学习院大学教授,政治学家。主要著作:《马基亚维利的政治思想》(岩波书店,1970年);《柏拉图与政治》(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政治学讲义》(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

图书目录前言一

前言二

论题一 西欧思想史中的公与私

1.古希腊、古罗马时代:public、private的原义及其背景

2.中世纪之普遍世界

3.国家的出现

4.自由主义模式的形成Ⅰ:国家理论的重组

5.自由主义模式的形成Ⅱ:走向立宪政治

6.自由主义模式的修正

结语:几点提示

围绕论题一的讨论

论题二 中国思想史中的公与私

1.中国“公”的词源

2.“平分”概念的由来

3.天之公

4.对日本公私问题的启发

围绕论题二的讨论

综合讨论一

国际法与“public”/生产体制与公私/约翰·洛克与公共性/比较的观点/公共性与公共空间

论题三 伊斯兰教思想史中的公与私

1.阿拉伯语中的“公、私”概念

2.信徒义务(法力多)的本质

3.对伊斯兰教中“公、私”问题的相关情况调查

4.伊斯兰教的逻辑验证

5.伊斯兰教智慧解决公共问题诸例

6.结语

围绕论题三的讨论

论题四——“公”、“私”与“public”、“private”的比较

1.“public”与“private”

2.“公”与“私”

围绕论题四的讨论

综合讨论二

公共性与世俗化/伊斯兰教的世俗化/日本的世俗化/日本人的自我意识/伊斯兰教的多样性与原则性

拓展

公与私的思想史/公共性与近代社会/公共性与国际法/公共性与政治理论/公共性与教育/“多”与“一”的统合/共识(consen.SUS)的形成/公开(publicity)/审视公与私/从空间到时空间/儒学的视点/伊斯兰教的观点/“另一个近代”/对公共性的看法/人类的形成与公共性/走向“活私开公”

特论印度思想史中的公与私

1.基于不干涉共存主义的多样性

2.基于现实妥协主义的灵活性

3.基于家族尊重主义的公共性

结语

后记

译者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