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瓷厂成立于1956年,是专门从事雕塑瓷生产的陶瓷工业企业,高峰时有1600多名职工。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景德镇的陶瓷企业效益下滑得很厉害。1997年,当时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厂长刘远长辞掉了厂长职务,振臂一挥,带领张正海、聂乐春、高峰、姚惠云等陶艺家将闲置的厂房租下来,隔成一间间工作室,依托厂区内现存的炼泥、成型、烧炼等制瓷配套体系,办起了名人作坊,一时间创作生产红红火火。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市内的陶艺家、陶院的教授们来了,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也纷纷入驻,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门也慕名而来,还有“乐天陶舍”这种香港著名的文化创意连锁机构也在此“安营扎寨”,也有“玉蝌蚪”这样的创意陶瓷文化传播机构就地“生根发芽”,雕塑瓷厂热闹非凡,购物的、参观的、练摊的人不亦乐乎。人气在这里聚集,经济在这里复苏。雕塑瓷厂也因此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三A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并被轻工总会、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确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基地,成为到访的中外政要和来景旅游的游客必去的地方。 现任厂长许绍文对记者说,如今,空闲的厂房全部租出去了,短短几年,已有168个陶瓷文化创意实体入驻。厂里将租金收入用于为职工交社保医保和维持正常运转。在景德镇城区,工业旧厂房到处可见,这种城市中间的工业遗存,只要发挥运用得好,不失为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与推手。对于雕塑的未来,许厂长充满信心,下一步他们准备将厂里杂居的200户职工集中外迁,统一安置,把占地几十亩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配套服务搞得更好更全。
政府助推,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插上翅膀
雕塑瓷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与成长,引起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十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段时间房地产商看中这块地盘,欲开发商品住宅小区。许绍文闻讯急了,找到有关领导,领导高瞻远瞩地说:“你放心大胆地干,把雕塑瓷厂打造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地标!”许绍文激动不已,对雕塑瓷厂的未来发展又做了一番精心规划。
2009年6月18日,市委书记许爱民带领省陶瓷工业公司各个瓷厂的厂长到雕塑瓷厂开了个座谈会。在此之前,他把市区内的各个瓷厂走了个遍,了解了情况,摸清了家底。他指出,我们要在加快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步伐的过程中,对一些老工业厂房、老柴窑、老作坊进行保护,充分利用起来,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此话一出,引发了厂长们的热烈共鸣。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陶瓷是立市之本,称都之源,每一个景德镇人和世界上每一个喜欢景德镇的人都有陶瓷情结。在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历史和现实的基础,当年“十大瓷厂”的工业遗存,是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博览业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全国、全世界没有同构性。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一个新兴产业。在瓷都景德镇,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工业厂房和厂区,聚集人气,利用厂区内陶瓷生产配套服务,从事个性化的陶瓷艺术创作,并带动周边餐饮娱乐服务业,带动旅游业,在这方面,雕塑瓷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类似北京798艺术家集聚的“雕塑现象”。
在雕塑瓷厂厂区随便转转,你都会有许多收获。每逢星期六或“五一”、“十一”长假,由“乐天陶社”发起和组织的“陶艺讲座”、 “乐天创意集市”,是全市中小学生和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技术学院、景德镇高专等大专院校学生最爱去的乐园。从小培养孩子对陶艺的感知与热爱,鼓励大学生们创作并把作品在集市上变成艺术商品,让学生们体会到创意的乐趣和价值,这是乐天陶社的创意,极有效果。已经办了两年的乐天陶社,培养了许多未来的陶艺家,也营造了一种学习、交流、实践的氛围。如今,不少陶院毕业生以及清华美院、中国美院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来此创业,雕塑瓷厂也逐步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个重要基地。
名人领衔、企业主体加上政府推动,相互促进,是雕塑瓷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区成功的秘诀。 “雕塑现象”表明: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高度的产业聚集,配套的产业服务,良好的陶瓷艺术创作氛围,博大精深的陶瓷历史文化,精湛的制瓷工艺,方便的交通,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这一切都使景德镇具备条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
走近景德镇市雕塑瓷厂,错落有致的厂房,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现代风格的陶吧酒吧,高耸入云的窑囱,墙壁上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相映成趣;厂区内穿着工服的瓷工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川流不息。这里,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新地、
雕塑艺术在景德镇陶瓷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也是世界雕塑艺术中一个独特种类,被称之为东方艺术明珠和“人间瑰宝”。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创建于1956年,位于景德镇东市区,距市中心约6公里,占地面积11公顷。现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一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二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及技师共400余人。 被公认技术力量雄厚的雕塑瓷厂,荟萃老一辈瓷雕世家师徒相授的后裔传人、艺术院校培养的中年国家级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新近自学崛起的青年专业人才计100多名,他们或采用家传技法、或融合现代精神、或工于纤巧、或着力写意、或庄重典雅、或新奇险怪等,体现圆、捏、镂、浮雕及镶嵌创作手法,配合粉彩、青花、颜色釉、新彩装饰方式,生产品种繁多,状物传神的优秀作品;还在继续发挥传统人物、动物创新或创作优势的基础上,近几年又努力开发出仿古、捏雕、特艺瓷和艺术陶共六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争奇斗艳,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佳作《天女散花》送人北京人大会堂江西厅陈设;《六鹤同春》曾让邓小平同志转赠泰国国王;《飞天》选做外交部国礼瓷;《水浒一百零八将》誉谓“瓷雕艺术史上的创举”。
该厂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家旅游局等部委指定的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和国家环保局评定的全国环保先进企业。 该厂产品以陶瓷雕塑为主,辅之以园艺瓷、陈设瓷、工业模具瓷等,同时还承接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建筑雕塑。
4O多年来,该厂先后有200余件陶瓷雕塑珍品被选送为国家礼宾瓷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还有“天女散花”、“龙舟古风”、“松鹤长青”等一批优秀作品被选送人民大会堂珍藏。 该厂产品先后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国货精品博览会金杯奖.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等荣誉。为国家二级企业.江西省先进企业。
1992年,该厂审时度势,大胆地提出了发展工业旅游,以旅游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利用雕塑瓷的传统技艺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厂观光购物和中外艺术家来厂开展学术、技艺交流,并通过游客收集更多的产品信息,扩大创作视野,促进产品升级。基于这种理念,该厂于1992年下大决心投资300余万元,在原有园林式工厂的基础上,开拓建设具有明清时期强烈地方风格的“明青园”第一期工程,把散落在当地农村的明清时期的残旧古建筑、古门雕和仔将溃毁的旧房架等收集起来,经过精心修复和重新组合构筑成一组集生产、创作、陈列、接待、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园内景观和接待设施有古作坊、长廊、观音堂、敬义堂、三星碑亭及酒馆茶楼等;敬义堂建于乾隆年间,堂中供奉着关公神像,关公那威严的气势与雄厚的建筑构成一种崇高之美;观音堂建于清道光十三年,建筑墙投上浮雕着各种神话和戏剧故事。
1994年又投八800余万元进明青园第二期工程建设,扩建了国际陶艺中心、艺术陶瓷展示中心、名人作坊、陶瓷购物街等,实现了参观、鉴赏、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亲手制作等一条龙服务,充分展示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