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者全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条名片“叙述者全知”是一种纯客观的叙事观点,又叫作“神的叙事观点”、“无所不知”的叙事观点、“非聚焦型”,它是小说叙述者视点的一种,也即现在流行说法的“上帝视角”。

叙述者全知的具体表现在“叙述者全知”的观点里,虽然叙事者同作品里的人物和事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对于作品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他的叙述既不受时间的限制,又不受空间的阻隔,发生在同一时间而不同地点或者同一地点而不同时间的时间,甚至上下多少年,纵横多少里的事件都可以叙述。对作品中的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以及他们眼神的微妙变化、心理的隐微曲折和许多不便明言的活动都可以表现。

叙述者全知的适用范围“叙述者全知”观点,因为其无所不知的特性,适合用于描写错综复杂的关系、时间悠长的渊源、波澜壮阔的场面等等,这种手法在史诗性作品中颇受青睐,在古典作品中被采用得较多。

但也由于它的种种特性,导致其与现实生活里人们的不能全知全晓有相当的距离,有一定的失实感,阅读起来代入感不强,所以在现代写作中越来越多的受到质疑。冯·麦特尔·艾姆斯在《小说美学》中说:“一般的方法是这样:无所不知的作者不断地插入到故事中来,告诉读者知道的东西。这种过程的不真实性,往往破坏了故事的幻觉。除非作者本人的风度极为有趣,否则他的介入是不受欢迎的。”

相关作家和代表作品巴尔扎克、菲尔丁、萨克雷、狄更斯、哈代、陀斯安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作家都使用过叙述者全知视角进行小说创作。

我国也有很多作家青睐过这种写作视角,比如鲁迅的《示众》、《肥皂》,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陈小手》等。张爱玲更是在许多作品中,都使用全知视角进行创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