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虚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血行脉中,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灵枢 · 本脏篇》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和”,即血液充盈和调之意,血只有盈与脉,才能流畅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阴血亏虚,可致血脉虚涩,虚是脉中血流量的减少,涩是脉管本身缺少血液营养的反映。血脉虚涩,则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可因失于濡养而作痛。

《素问 · 举痛论》曰:“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经历杂论》曰:“风痛者,善走窜,痛无定处,血虚人多患此。其脉浮大而缓……当填补血液”。《临证指南医案》曰:“营气日虚,脉络枯涩”,“络虚则痛”,“络脉空乏为痛”,等等,均指出了血脉虚涩致痛之理。

血脉虚涩致痛,尤多见于妇女。《济阴纲目》曾曰:“妇人血崩而心痛者,名曰杀血心痛,由心脾血虚也。若小产去血过多心痛者亦然。”若女子月经过多或产后失血而致血虚,或因孕期血聚养胎而相对血虚,皆易致血脉虚涩,发为痛证。故经期、妊娠期及产后头痛、身痛、腰痛、心腹痛等,多与血脉虚涩病机相关。[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