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
拼音:bēi
部首:木,部外笔画:4,总笔画:8
五笔86:SGIY五笔98:SDHY仓颉:DMF
笔顺编号:12341324四角号码:41990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76F
基本字义
● 杯
bēiㄅㄟˉ

◎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
◎ 杯状的锦标:奖~。~赛。夺~。
古汉语中发音为“bai”同“白”,意为酒杯。为名字,又通量词,可作为量词用
有杜甫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释义】①用来盛水、酒等液体的器皿:酒杯|玻璃杯|杯水车薪。②杯状的东西:奖杯|银杯。
【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力量太小,起不了什么作用。
〖例句〗用物质来满足贪婪者的欲望,总是显得杯水车薪。

杯 <名>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同本义,也称“耳杯”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D?D《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
杯圈不能饮焉。?D?D《礼记·玉藻》
停杯投箸不能食。?D?D唐·李白《行路难》
又如:茶杯;杯茗(茶杯与茶水);杯酒戈矛(比喻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饮酒)
酒
比赛中发给胜利者的杯状奖品
杯 bēi
①盛液体的器皿。多为圆柱状,或下端略细:水~。
②杯状的锦标:金~。
【杯弓蛇影】晋朝乐广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照在酒杯里,有一个客人以为是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解除其将领兵权的事件。建隆二年(961),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许以高官厚禄,然后解除其兵权。开宝二年(969)又用同样手段,罢免王彦超等节度使,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
【杯盘狼藉】】形容酒饭后,桌上的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狼藉:杂乱的样子。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杯
1、高足杯 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饮酒用具。明代景德镇窑烧制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葡萄纹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觞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面置半月形双耳,亦称“耳杯”。古代饮酒用具。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数量减少,形状如两端微尖略上翘的船形。
3、压手杯 明代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是明永乐时独有的名贵器物。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鸳鸯心、双狮戏球三种。
4、高士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5、三秋杯 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素雅,为明瓷珍品。
6、爵杯 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立柱,一旁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杯 [bei]:cup。
1.杯的字面意思,常指一种有价值的物品(创世纪40:11,44:12)。
2.比喻的意思,一杯赐福和欢乐(诗篇23:5)。
3.比喻的意思,耶稣死亡时在十字架上所喝的苦楚之杯(马太福音26:39,20:23)。
4.喝酒作为每周纪念基督的死亡(马太福音26:26-27;哥林多前书10:16)。参见饼和杯[bing he bei]
盛羹之杯

古时的饮酒器很多,造型不同,名称各异。有爵、觯、觚、觞、杯等。杯是饮酒器的通称,也作(木否)。杯的质地,有铜铸、木制和采用夹(木否)胎制。其中称作觞的饮酒器,因杯的两侧有耳如翼,饮时双手执耳,又叫羽觞,现称耳杯。耳杯多用木制,通髹红、黑色漆,间有彩绘。容量有大有小,杯身有深有浅。深者用以盛酒,而浅者用以盛羹(肉汁等),这是较为特殊的。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三号汉墓,出土耳杯148件,砍木胎,器形相似,椭圆形、圆唇,两侧均为月牙形耳,平底。可分酒杯和食杯两种。
酒杯50件,分四升、一升和小酒杯三种。四升杯,杯内黑漆书写“君幸酒”三字,外底朱书“四升”二字,长23.6厘米,宽18厘米,高8厘米。一升杯,外底朱书“一升”二字。随葬遣策(入葬器物登记簿册)上记“幸酒杯”,这与“君幸酒”意义一致。长17厘米,宽13厘米,高4.5厘米。小酒杯,杯内底黑漆书“君幸酒”三字,外底未记容量。长5厘米,宽10.5厘米,高3.7厘米。酒杯均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开绘几何云纹和卷云纹;唯小酒杯则绘菱纹和曲折纹组成的几何图案。
食杯98件,长19.5厘米,宽14厘米,高5.8厘米。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光洁无纹饰。杯内黑漆书“君幸食”三字,外底均书“一升半升”(即一升半)字样。
耳杯所书“君幸酒”,意为“请饮好酒”、“请饮美酒”;“君幸食”则为“请食佳肴”、“请食美肴”。显然,这类杯是盛放流汁的食物。
《夜读拾得录(一一0)·幸分一杯羹》中提到项羽欲烹太公,刘邦向项羽要求“幸分一杯羹”。盛羹之杯,当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君幸食”耳杯。而与现在所理解的杯的概念截然不同,其形式更是相差甚远。
至于盛放菜肴的,另有食盘。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髹漆食盘,也有大小两种,形式相同,圆形、宽沿、敞口、浅腹、平底。大盘容九升,小盘容一升半。盘内均有朱书“君幸食”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