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飞鸣为故土
——记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伟镇
翻开大寮村的旧史:一个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黑灯瞎火的穷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业难和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突出;村班子软弱涣散,村书记竟在数月内多次找镇党委书记要求辞职,更为严重的是村里还背着200多万元的债务,是被上级点名批评的后进村。
然而,在短短的八年内,大寮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先后获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三级联创“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而这个历史的改写人就是大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伟镇。他把青春热血洒在这个生养他的故土上,用热情和激情灌溉着这片家园,他与广大干群共同创造了大寮发展史上的奇迹。
鸿鹄之志:京城白领回乡当村官
2001年夏天,已在京城京文唱片有限公司和北京“潮好味”酒楼任董事长助理的许伟镇回乡探亲,然而这一次返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原来,大寮村一直是令镇委头疼的后进村,镇委领导决心整顿大寮,推选有能力的人来重振大寮。镇委领导在走访大寮村党员乡亲时,很多人都不约而同推荐京城白领许伟镇。
村里的几位老党员干部一听许伟镇回乡,纷纷找上门,“你来了就不能走了!我们已向镇委推荐你当村里的‘头人’,我们就等着你带领众乡亲振兴村寨了!”镇委书记也约许伟镇做了多次谈话,他们从大寮的现状谈到大寮的未来,从农村的社会管理谈到大寮的经济建设,从农村的当前急务谈到大寮的发展空间,从创业的艰辛谈到人生的价值……在这个年轻人敏捷慎密的思维和冷静犀利的目光中,镇委书记看到了大寮新的希望,“乡亲们多次推荐你当村里的领头人,为了大寮的未来、为了乡亲们的厚望,希望能舍弃京城优厚的待遇和锦绣的前程,回乡竞选“村官”,实践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辉煌!”
在人生抉择的分岔口,一向办事干脆的许伟镇陷入了沉思,回顾自己一路走过:从高中毕业后到参军入伍,他历任新兵班长、示范班长、骨干集训教员,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长和先进个人,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退伍后从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的一个仓库搬运工、发货员、发行部业务员,到京城著名的“潮好味”酒楼跑堂、采购员、大堂经理,最后当上董事长助理,负责北京三家“潮好味”酒楼的经营管理,并成为青岛、郑州、石家庄等地“潮好味”分店的筹建者……
那几天,大寮村的现状也一直在他脑海中不断翻滚:村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连个路灯都没有,一到晚上就黑乎乎的,治安十分混乱……亲身经历大城市的繁荣和发达,对比家乡的落后和闭塞,阵阵酸楚在许伟镇内心不断激荡着。家乡为何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何时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大寮何日才能走上现代化、奔康致富的道路?
三年革命熔炉的刀剑磨砺,什么困难没遇过?是革命队伍把他煅打成一个铁汉子,使他明白了一个热血青年、一个共产党员身上肩负的神圣责任;六年社会舞台的艰苦拼搏,什么辛苦没受过?是风雨如磐的打工生涯把他摔打成一个硬骨头,使他明白掌声属于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于是,他放弃了京城的优厚待遇,在众多党员的推选下以极高的票数当选为党支部书记,次年又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这一年,他年仅25岁,成为了汕头市最年轻的村官。
一个在京城月薪一万二,出入有专车,令人艳羡的高级白领,毅然选择回乡当村官,过着每月400多块甚至经常拿不到工资的日子,有人笑他痴有人称他傻。他总是付之一笑,不予计较。当问及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说:“是一个共产党员身上肩负的神圣责任!时代选择了我,事业选择了我,大寮的数十名党员选择了我,1800名父老乡亲选择了我,这就是责任。”是啊,在他的心里,与1800多父老乡亲的福祉比较,个人的锦绣前程算得了什么?如果能给大寮闯出一个新天地,那就意味着个人的成功会同时放大1800倍!这是用多少钱也换不回来的价值啊!
开拓之歌:励精图治展新颜
上任之初,从京城白领变成农村基层干部,对于年轻的许伟镇来说,这不仅仅是工作角色的转变,身上肩负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01年8月,大寮村新领导班子正式成立,而摆在面前的是一系列的难题:村容又脏又差,村班子软弱涣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业难和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突出,更为严重的是村里还背着200多万元的债务。
要改变村子落后面貌,关键在于切实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转变作风,少说多做,以实际行动,唤回群众对党支部的信赖,凝聚全村内外乡亲的力量,克服困难,共谋发展。于是,村领导班子在全村内外响亮地提出“爱我大寮,建设大寮,振兴大寮”的号召,大力宣传,力使每一位村民,乃至未成年的孩子,都懂得“大寮是我家”,一定要把它治理好、建设好。
如何建设好大寮呢?许伟镇前思后想,“大寮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精神!”在他看来,要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关键在于切实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转变作风,少说多做,以实际行动唤回群众对党支部的信赖,凝聚全村内外乡亲的力量,克服困难,共谋发展。许伟镇在新班子内部立下规矩,并且身体力行:一是坚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干部做到的,书记首先做到;二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干部既当创业带头人,又当群众贴心人;三是坚持公平公开,严格按章办事。
许伟镇带领村干部深入群众,认真倾听民情民意,选择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入手。他自己拿起锄头,把“两委”干部动员起来,召集到村里头参加义务劳动,先急后缓,先难后易,有条不紊地把一件件好事实事一一落实。
供水方面,他动员在外乡亲、北京潮籍知名实业家许钟民先生捐资30万元,从镇自来水厂接水管,并免费为村民安装水表,降低水价,使水价从原来每吨4.5元降为2.5元,进一步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
供电方面,向上级供电部门积极争取专款80万元,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用电质量;
道路建设方面,多渠道积极筹集资金150万元,拓宽、铺路通往和惠公路一条全长2.5公里、宽6到12米的水泥村道,彻底解决大寮村交通难的问题;
环境卫生方面,投资40万元,将村前的垃圾场建设成为一个占地17亩的小公园;
教育方面,筹资200多万元,拆除破旧、危房校舍,改建成一幢二层的楼房新校舍……
八年多来,许伟镇抓班子带队伍,抓整治促发展,以实际行动凝民心,聚民力,带领干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致力于全村的基础建设。于是,狭窄崎岖的小道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水泥大道,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地方成为了群众休憩健身的好去处,淤塞的内溪河变得畅通无阻,破旧漏雨的教室变成漂亮崭新的校舍,孩子们再也不用害怕与担忧刮风下雨了……
腾飞之路:发展致富上台阶
大寮没有一天不在变样、没有一天不在进步。有了安居,还要乐业。在村里面貌开始有了质的变化的同时,许伟镇却有一件心事时刻放不下,那就是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让村民们的腰包早日鼓起来。他在深深思索着村里的经济究竟应该走向何方。
在许伟镇的思想中,“发展是根本,规划是灵魂。”他知道,要改变大寮的面貌,还要走工业富村的道路。于是,他开始积极筹划,充分利用本村民资民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确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内外互动、工农并举”的经济发展路子,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农业稳村、实业兴村、工业富村的道路。
上任之初,许伟镇就在村里建了一个狮头鹅养殖基地,用“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形式,帮助农户发展养鹅产业。一年下来,为北京一些酒楼供应了1.8万只狮头鹅,增加收入近50万元。
接着,他开始把目光投向本村的优势。“因为只有挖掘自身潜力,从大处着想,才能从根本上尽快改变我们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大寮村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能人众多,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家也不乏其人,这是我们村的一大长处”,许伟镇分析,“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必将大大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许伟镇到处奔波,动员在外地的企业家回乡办企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2002年5月,许伟镇获悉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一个生产基地要转产,便多次主动与公司的负责人联系,动员该公司把这个项目转移到家乡来,“与其用金钱扶贫,不如以投资“造血”,还可以帮助乡亲们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这个令人“心动”的理由打动了京文唱片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钟民先生。他亲自回乡考察,看到家乡干部的务实作风,看到基础设施已大为改善,便下了决心把生产项目转移至大寮村,投资5000多万元,办起了粤文音像器材制造厂,主要生产科教类音像制品。项目确定后,村干部们在许伟镇的带领下集中精力,积极给予支持配合。粤文公司于2003年6月顺利投产,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解决劳动就业800多人,年可创产值8000多万元,成为村的龙头企业,是市政府跟踪投资建设项目和规模较大的企业。
在许伟镇的带领下,大寮的工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进一步激发了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吸引了外来投资。现大寮村除音像器材制造厂外,还有投资400多万元兴建的大寮织布厂,2004年产值已达840多万元,解决就业100多名;投资500多万元兴建的嘉丹路服饰有限公司已于近期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600多万元……全村现有工业企业5家,家庭作坊12家,实现村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内到外的转变。民营企业的创办,不仅改写了大寮村没有企业的历史,增加了集体的收入,而且解决了村里几乎全部劳力的出路问题,现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人人有工作,还照顾安排了部分残疾人,有效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大寮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针对村里的旧村庄年代久远,大部分成为危房,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农村以及解决部分村民宅基地缺乏的问题,许伟镇把眼光投向了旧村庄改造,积极筹划,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列为全市旧村庄改造的示范点。目前,旧村庄改造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中,大寮村还专门聘请了广州南方设计院专家帮助修编制订总体规划,将全村分为住宅功能区、综合市场经营区、文化广场活动区、工业园区、科技开发区、农业种植区共六个片区,并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近期计划实施老村庄改造工程,将涉及的64座旧房屋改造建设成为占地四十亩、功能配套齐全的农民公寓和外来工之家。对改造腾退出来的土地规划建设成工业区,发展工业生产。这样,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工业用地紧缺的问题,又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
在许伟镇等干部的领导下,大寮村的人均收入从2668元增加到5800元,村集体收入从不足2万元增加到40多万,工农业总产值从1600万元增加到上亿元。
家乡在飞速发展,农民富起来了,许伟镇又思索着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家乡的发展,是大寮村能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走一条科学发展的大道。他带领“两委”班子,积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从文化产业着手,积极挖掘有一百多年工艺历史的大寮嵌瓷,从文化内涵的提高,从扩大影响与知名度,从工艺美术与收藏鉴赏的角度,积极创造条件,走上级,访嵌瓷工艺者,为发扬嵌瓷工艺到处呼吁。在他的重视和努力下,大寮嵌瓷踊跃申报各级非遗名录,相继列入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大寮嵌瓷成为了潮南区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在许伟镇的牵头筹划下,大寮嵌瓷还将沿着更广阔的道路前进。目前,大寮村已经注册成立汕头市大寮嵌瓷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建设大寮嵌瓷工艺社,筹划以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做活这个品牌,寻求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新拐点。
大寮村容村貌的日益整洁,农民钱包的渐渐鼓起,这些变化使许伟镇这个年轻的“村官”赢得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在短短一年多时间,许伟镇也从一个“北京白领”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好“村官。许伟镇由于业绩突出,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当选了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汕头市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汕头市第九届党代表,潮南区、汕头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广东省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荣获”潮南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汕头市劳动模范”、“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光荣称号……
这些耀眼的光环对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许伟镇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许伟镇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使一个被上级点名的后进村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一跃成为远近文明的先进村;而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许伟镇的目光已超越了自己所在的小村庄,时时处处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疾苦,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我一直把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许伟镇说,“对于人生价值的体现,并不是看他有多少收入,关键是在于他能付出多少,为社会贡献多少。只要是对社会有所建树,就是一种真正的人生价值体现”。确实,一个热血青年,只有牢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为自己、为集体、为国家带来荣誉,才能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坐标!
这就是许伟镇,一个倾情家乡、扎根农村、艰苦创业的年轻村官,一个执着追求,从不轻言放弃,带领群众奔康致富、走科学发展的领头雁。
凤雏飞鸣,年轻的许伟镇用青春和热血为故乡创造了一个赤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