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迪奥·利昂·阿劳(Claudio Arrau León,1903年2月6日-1991年6月9日),

智利钢琴家。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自幼有神童之称,早年在圣地亚哥音乐学院就读,后到柏林学琴。曾在世界各国巡回演出,誉满全球。阿劳的演奏范围广泛,从巴洛克到20世纪的古典音乐均有独到的建树,尤其是德奥音乐的权威演奏家。
生平事迹阿劳出生在奇康(Chillán),他的父亲卡洛斯·阿劳(Carlos Arrau)是一名眼科医生,他的母亲叫卢克利希亚·利昂(LucreciaLeón)。他的家庭属于智利南部的一个古老而显赫的家族。他的祖先洛伦佐·德·阿劳(Lorenzo deArrau)当年受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派遣来到智利。
阿劳曾是一个神童,5岁便开了第一场个人音乐会。7岁由智利政府出资公费到德国学习。他的老师马丁·克劳泽(Martin Krause)曾是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的学生。11岁时即可演奏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和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变奏曲,前者被认为是最难演奏的钢琴作品之一。
1937年,阿劳与德国犹太女中音鲁思·施耐德(Ruth Schneider)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卡门(Carmen1938—2006)、马里奥(Mario1940—1988)和克里斯托夫(Christopher1959—)。他的家庭生活幸福、融洽。他们一家人经常在夏天到位于纽约皇后区的道格拉斯顿的寓所度假。
1991年,他在奥地利的米尔茨楚施拉格(Mürzzuschlag)去世,当时他正在录制巴赫的键盘作品全集。
成就贡献克劳迪奥·阿劳是南美洲产生的最杰出钢琴家,因其曲目惊人的广泛和技艺的炉火纯青,在全世界备受景仰。他出生于南美洲的智利,在德国接受教育,最后在美国定居。他是南美洲最完美地继承了德国传统的钢琴家,也是南美洲钢琴家中第一位真正摆脱地域性,成为国际大师的人物。他继承了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到克劳泽的钢琴艺术传统。中国也曾经翻译引进过一本《阿劳谈艺录》(作者约瑟夫·霍洛维茨),全书包括阿劳的生平、趣事、求学、练琴经过等。阿劳在他老师马丁·克劳泽死后完全靠自学完成了自己的音乐教育。学习手段主要还是来自师从克劳泽五年间的正确方法。
阿劳录下了舒曼大部分的钢琴作品,并在德国彼得斯出版社出版了他修订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并在菲利普公司留下了全集录音。另外,他演奏的舒伯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等人作品的录音也非常有名。他的演奏富于个性,而又充满感情,技术上无与伦比。据说他为人温和、儒雅,这从他的演奏中就可以感受到。他的琴声与众不同,他的音色丰富、厚实,如同陈年佳酿的葡萄酒。对于这点,有人认为阿劳的琴声听起来含混、粗重,也有人喜欢这种较“圆”的声音,认为听起来像管风琴,还有人说阿劳的手就像是在松软的琴键上翻耕。早年的阿劳享有“炫技大师”(Virtuoso)的称号,但中年以后他演奏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深思熟虑。许多评论家感觉在他最亲近的母亲的去世之后,阿劳的整个风格变得内省而有节制,少了许多的即兴成分。
在他88岁去世时,阿劳在奥地利的米尔茨楚施拉格正为录制巴赫键盘作品全集,以及海顿、门德尔松、雷格,布索尼和布列兹的第三奏鸣曲而工作。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他家乡奇康。
阿劳的著名录音: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和钢琴奏鸣曲,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958,
韦伯第一钢琴奏鸣曲,肖邦夜曲,舒曼狂欢节,
李斯特钢琴奏鸣曲和超技练习曲,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三钢琴奏鸣曲,
德彪西前奏曲,勋伯格钢琴小品op.11.
言论作为一位诠释者,一定要与他诠释的作品血脉相连。——克劳迪奥·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