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闳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落下闳星,是为纪念在西汉年间创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优良历法《太初历》的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而命名的小行星。

公元前110年,落下闳离开家乡四川阆中,赴古长安参加朝廷主持的立法改革。他利用自制的天文仪器观测星象,坚持从观测的实际数据出发制历,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料完整的科学历法《太初历》,可以取代使用了110多年的《颛顼历》。汉武帝采纳了《太初历》,并在公元前104年5月正式颁行这部科学历法时,改年号为“太初元年”。《太初历》首次确立了孟春正月为一元之始(即春节)的历日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这部历法包括24节气、5星会合、交食周期等后世立法的主要要素,所测定的28宿赤道距离,即赤径差值沿用了近千年。

落下闳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天文“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天文观测仪器“赤道式浑仪”,精确地测量出了日食周期,并提出了著名的“八十一分法”,在中国沿用了2000年。他无论在制造仪器还是历算方面,都对张衡、祖冲之等后来的科学家影响甚大。

命名2004年9月16日科学时报报道,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在北京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以此纪念在西汉年间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太初历》的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