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起于山西晋东南(长治)变站,经河南南阳关

站,止于湖北荆门变电站。全线单回路架设,全长654公里,跨越黄河和汉江。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系统标称电压1000千伏,最高运行电压1100千伏,静态投资约57亿元。这条线路于2006年8月开工建设,历经28个月建设完工。 工程于2006年8月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的项目核准批复文件,同年底开工建设,2008年12月全面竣工,12月30日完成系统调试投入试运行,2009年1月6日22时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工程全面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里程碑计划如期完成,安全实现了零事故目标,质量达到了优良级标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圆满实现,工程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科技创新取得了丰富成果,设备国产化研制取得了历史性突

破。

从2004年底开始前期工作以来,我国仅用四年时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电工程,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是我国能源基础研究和建设领域取得的世界级重大创新成果,是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工程的成功建设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据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特高压工程满负荷运行后,可为湖北省新增北方火电约300万千瓦,每年可为湖北节约电煤700余万吨。这对于电煤外购比重超过90%的湖北来说,相当于为湖北“支援”了一个葛洲坝电站。

这条特高压线路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1000千伏输电线路,可实现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水火调剂、优势互补。与500千伏超高压电网相比,特高压电网可以解决我国现有电网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线路损耗、减少投资成本、节约土地资源。

通过工程实践,我国全面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核心技术,全面建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全面实现了国内电工装备制造的产业升级,全面验证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全面培养锻炼了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特高压交流输电在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

特高压输电技术和相应的设备制造技术是世界电力科技领域和电工设备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试验示范工程所用的1000千伏电抗器、1000千伏高压交流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绝大部分由国内重点制造企业研制,证明我国具备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自主设计、设备研发和施工建设的能力。

2009年10月29日上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电网公司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银川东750kV变电站工程分别获得经典和精品工程称号。获得该称号的还有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三峡水利枢纽等新中国不同时期建成的最具代表性的工程。这些工程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的辉煌成就,而且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