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改革风云纪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作者: 张福森 主编

图书封面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1]

出版时间: 2008-5-1

字数: 278000

版次: 1

页数: 359

印刷时间: 2008/05/01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30216182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编辑推荐

凝望中关村街头,村的痕迹荡然无存,曾经的角,背影已经远去,当年的艰苦创业,渐渐成了传说的故事,翻开这本回忆录,改革大潮扑面而来,尘封的记忆被打开,曾经上演的故事,又变得鲜活生动,后人得以慢慢走近前人……

本书从中关村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的诞生,到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后,1980年至1992年间的15件大事,特邀这15件大事的21位主人公、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亲自撰写回忆录,把第一手回忆资料奉献给读者。其中作者有四通公司开拓者之一的印甫盛、四通公司董事长段永基。联想公司开拓者之一、董事长柳传志。科海公司开拓者之一、首任总裁陈庆振。京海公司开拓者之一、首任总裁王洪德。中关村首家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服务部”开拓者之一纪世瀛。中共中央调研室主任、《希望的火光》作者于维栋, 原海淀区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邵干坤,原上地开发区实创公司首任总裁、原海淀区副区长王思红,原试验区首任主任、原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原海淀区区委书记、原司法部部长张福森等人。他们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给读者亲身触摸历史的感觉。文章中还首次披露中关村早期政治、经济、企业金融运作、党中央对中国首家科技园区的批准过程,读后让人感慨万分。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回忆录形式叙述当年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中关村科技人员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旧传统观念,走出大院、大所、大学,在中关村地区“下海”创办科技产业,对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做出宝贵的探索,为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使知识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和海淀区委、海淀区政府的各级领导,对科技企业家的改革创新给与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科技企业成长起来。叙述者情感的起伏,牵引着阅读人情感的起伏。全书以时间为序,分15部分,再现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画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