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坡里村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厂乡,属特困村。2004年该村4个组中仍有3个组46家农户不通电;全村基本不通公路;人畜饮水困难,缺水户达84%,农民背一桶水要花两个多小时;村里没有乡村医生,村民患病率高,90%的妇女不同程度地患有妇科病,近几年的死亡人口中,妇科病死亡率居首位;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988元,是全县人均纯收入水平的62%。
2005年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负责人带着“国际小母牛组织”成都办事处项目负责人来村里考察。经过宣传、动员和规划设计后,同年5月,研究会在窑坡里村实施以发展黄羊为主的援助项目。项目首期覆盖贫困农户44户197人,为每户援助15至20头南江黄羊。加上建沼气池、修羊圈、培植牧草和培训兽医等开支,项目组共投资40万元人民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户自愿原则,并以契约和制度规范项目行为,注重技术培训。短短4个月,项目组开展“参与式”培训4次,190人次参加培训,户均接受培训3.1人次。通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农户养羊少的有30只,多的有80来只。现在全村圈存1000只,一年半增加养殖收入22万元,其中养羊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有6户。
2006年3月,项目组又启动了“人畜饮水与妇女健康可持续发展项目”,解决人畜饮水、村民健康、环境治理等问题,推动村组综合发展。一年来,该村建蓄水池21口,蓄水量达120立方米,安装饮水管网3万余米。先后两次开展妇女卫生与健康知识培训,200人次受训;针对小学生营养与卫生现状,组织50多名学生和部分家长参与营养与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先后为学生赠送价值3万余元的衣物及学习用品;组织医疗专家为210位村民进行健康检查,赠送卫生用品和2000多套衣物。
2005年冬,项目组和铁厂乡政府筹资9万元,解决了窑坡里村三个组47户的照明问题,窑坡里村民彻底告别了黑灯瞎火的日子。通了电,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0多户村民购买了电视机,16户村民购买了电器加工机具,3户村民盖了新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