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成,男,汉族,1956年7月出生,安徽省祁门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植保系。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植物科学系进修学习。1992年5月任作物副所长,同年12月被评聘为副研究员,1995年11月任作物所所长,1996年被评聘为研究员。2003年4月任省农科院副院长。
现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委员、联合国咨商专家、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省作物学会理事、省植保学会常务理事、省油菜产业协会副会长,1997年被农业部评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200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
1984年起参加省“六五”、“七五”攻关项目,参加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91年起先后主持省“八五”、“九五”攻关项目、省“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国家“九五”攻关子专题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欧盟国际合作第四框架招标项目(中、英、法三国合作,为中方主持人),及十余项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波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民间合作)。主持和参与选育了10余个油菜新品种,获省、院科技进步奖五项。
主持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遗传及应用研究,实现隐性核不育“三系”配套,使利用常规技术在油菜上实现隐性核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实际利用获得突破。选育出一系列品种,其中“皖油14”选育与推广应用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发现和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抗(避)、耐菌核病性,引起国际上同行的关注,以此为主要技术路线申报欧盟国际合作招标项目(中、英、法合作),于1997年中标,列入欧盟国际合作第四框架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达成8项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项目。发现和研究了白菜型油菜温光生态型雄性不育,提出了油菜两用的技术路线。
上述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大会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5篇,有10余篇论文获省自然科学或全国会议优秀论文奖。10余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和交流论文。20余次应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农业部及法、德、意、澳、加、新、西、葡、芬等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邀请和资助,赴20余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执行合作项目和协议。目前已签定和执行的国际合作协议和项目(包括政府和民间)有18项。还与20余个国家中的60余所大学、研究所和公司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