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台上,在带瘘管的狗面前摆着一个食盘,饥饿的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可是咽下去的食物半路上从食管切口处掉了出来,又落在食盘里。狗虽然不停地吃,胃却始终大唱“空城计”。有趣的是,食物虽然没有进入胃里,但狗的嘴巴一动,一咀嚼食物,胃就开始分泌胃液,因为胃内没有杂物,透明纯净的胃液就从胃部瘘管中一滴一滴地流入外面接着的试管里。
这个“假饲”实验告诉我们:食物并没有到胃里,而胃已开始分泌胃液,说明胃液的分泌不是食物刺激胃的结果,而是大脑通过神经下达了命令。食物一进入嘴里,味觉神经就向大脑报告:食物来了,叫胃准备消化。信号从大脑传到胃,胃液就分泌出来了。
不仅如此,巴甫洛夫在实验中还观察到好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当狗一看见食物,还没叼进嘴里,瘘管里就已开始滴出胃液,这说明不仅口腔可以向大脑报告“食物来了”的消息,眼睛看见食物后,也可向大脑发出报告。甚至不让狗看到食物,只是把香肠、火腿等藏在口袋里,灵敏的狗鼻子闻到了香味,也会有胃液滴出,这证明大脑已收到了鼻子发出的“准备消化”的信息。
综合这些现象。巴甫洛夫得出结论:大脑控制、支配着胃的消化活动,它是指挥全身各器官协调工作的司令部。“研究大脑活动规律,认识人体的司令部”成了巴甫洛夫下一个攀登的目标。
巴甫洛夫已打开了观察胃的“窗口”,有了研究消化的经验。他注意到:当狗看到食物,或闻到食物的香味时不仅能分泌胃液,嘴角也会流出口水。对了,通过唾液分泌去研究大脑,不是更方便吗?
这一次,他在狗的面颊上切开一个小口,使唾液腺的导管经过它通向体外。这样,狗的唾液不是往嘴中流,而是流到挂在面颊上的漏斗中,滴入下面的量筒里。
给站在实验台上的狗喂食物,唾液马上流了出来。这属于天生的反射,不需要任何训练就会产生,无论动物和人都是这样。
但是,巴甫洛夫构想了一个奇特的实验。在给狗喂食之前,打开电灯。因为灯光与食物没有任何联系,狗根本不理会,也不流唾液;而开灯后立即给狗喂食,狗的唾液就流出来了。
从此,凡是喂狗的时候,灯光和食物总是先后同时出现。这样重复多次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只要灯光一亮,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流出口水。可见,在狗的大脑里,灯光已经变成了食物的信号,所以狗一看见灯光,就作出消化食物的反应,流出唾液。巴甫洛夫把这称之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对一条建立了条件反射的狗,如果总是只亮灯光,不给食物,狗的口水就会一次比一次少,最后就不再流口水了。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也就消退了。
人类的心理活动,巴甫洛夫认为也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但同动物的行为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劳动,同时产生了语言,巴甫洛夫把语言叫做第二信号,由语言引起的活动,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这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巴甫洛夫通过20多年的研究,证明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这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就是由现实的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而人类则具有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两种形式的高级神经活动。
巴甫洛夫创立的学说,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人类高级神经活动作出了科学论述。他的非凡实验,为观察神经活动安下了一个明亮的“窗口”,为研究人类大脑皮层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资料:汉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