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腔静脉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流行病学腹主动脉腔静脉瘘在非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中合并率为0.3%~1.3%,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中约2.3%~4.3%。

病因ACF依病因可分为自发性(占80%)、创伤性(占15%)、医源性(占5%)3类。其中自发性ACF中90%以上由动脉硬化性腹主动脉瘤所引起,亦可见感染性腹主动脉瘤,Marfan综合征、Ehler-Danlos综合征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ACF。

合并ACF的腹主动脉瘤瘤体常较大其直径多在6cm以上,最大者达13cm.平均为11cm。由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紧密毗邻,随着瘤体增大,将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下腔静脉)炎性粘连加以搏动性压力的持续作用,使腹主动脉瘤右后壁与下腔静脉壁受压坏死最终形成ACF,其发生部位多在主动脉远端或位于髂总静脉汇合部稍上方。

发病机制当ACF形成后,血液从压力高的动脉循环向压力低的静脉内分流,使静脉压上升,回心血量增多,心脏前负荷加重,心肌收缩代偿性增强,心排血量与心率增加,导致心肌肥厚甚至心脏扩大,最后可形成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瘘孔直径>1.5cm时将危及生命。合并冠心病者危险性更大。

另一方面,由于瘤体远端动脉血流减少,肾脏灌注压下降,直接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进一步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氯化钠回吸收增加甚至引起氮质血症。主动脉-腔静脉的分流亦将引起下肢缺血,并因腔静脉高压使盆腔脏器淤血、下肢水肿。

上述病理生理变化的程度与进展速度取决于瘘孔大小、距心脏距离、分流量大小、瘘孔形成的时间等因素[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