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江南植物类名食——竹篙薯。形状似“淮山”,口感比淮山好!

竹篙薯是明代弘治年间,原生态山区的野生山药在赣江两岸冲积平原上,经过五百年左右的选育培养而成的。全国少有物产,江西省泰和县万合镇现有大量种植。

竹篙薯一般每根长40-70厘米,重150-500克,由于形如竹篙,故称竹篙薯。它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糖类,还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营养丰富、松脆可口,老少皆宜。

食用佳品:竹篙薯生长在深层次的土层中,无污染,是纯天然的美味佳肴。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去皮洗净后,可切片素炒(每盘一斤)炒肉、(每盘配4两),用它做汤元(1斤肉配3两)、包饺子(1斤肉配5两)、煮肉汤、炖鸡汤(一钵配两斤)则更为鲜美。由于松脆清香,老人和小孩更为喜爱。

中医良药:性平、味甘,有益脾健胃、滋肺补肾、滋阴壮阳、治油腻、助消化及美容之功能,常食用能化积、消渴、治疗脾虚泄泻、遗精、带下等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