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坑阿妈寺简介阿妈寺位于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赤草管理区,创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2—1620),是一座以海神妈祖为主神的庙宇。
阿妈寺地处于丰顺县城的西北角,在内环路(206国道)以内,便算是城区,而非郊区。规模不大,显得有些小巧玲珑。也许由于丰顺是一个山区小县,所以丰顺县的各处庙宇,规模普遍都不很大。小是小,却都能显示出格外的别致,和建造者的匠心巧手。阿妈寺的坐北朝南,周边不远就是交通要道,北面背靠内环路(206国道),东面是赤草路(赤草管理区的主干道),南面是阿妈寺街。周边都是交通要道,日夜车来车往,阿妈寺内却能独守一份静谧。
经内环路(206国道),到赤草路口转入赤草管理区,再步行2分钟,就到了阿妈寺街,阿妈寺就在阿妈寺街与赤草路接壤处。阿妈寺周边直径半公里之内,是属于赤草管理区的一个城中村,当地民风相当淳朴。站在阿妈寺门前望去,远处是农田,近处则是一条清澈的水渠,还有些当地居民常常到这条水渠上洗衣服、洗菜等。阿妈寺门口,两侧各立了一只石狮子,靠近路口处还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写了阿妈寺的历史,原来这里并不是阿妈寺的原址,阿妈寺原址因为年久失修,已经不成样子,所以才迁建到这里,而明万历年间创建阿妈寺原址,其实在不远处的一座山脚下。而这一座后来新建阿妈寺,显然年代也比较久了,而且里面很多设施,曾在文革中遭到损毁。阿妈寺中原来有一尊真人高大的妈祖像,据说做得非常形象逼真,但现在已经被损毁,不复存在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阿妈寺,据说是在清末光宣年间迁建的,在改革开放后,还曾有信徒损款再修。
阿妈寺的院门正对着寺门,通过阿妈寺的院门进到院子,抬头便可看到寺门上的匾额,上面是浮雕的三个大字“阿妈寺”。院门内东侧是一个一米多高的,葫芦形的大焚香塔,大焚香塔背靠院墙,是“天地父母”的神位。这里不像一般的佛教庙宇,东西两侧要设立“晨钟楼”、“暮鼓楼”,这里是没有设立那些的。院内,阿妈寺的东西两侧各植了一棵树,树下还设有石桌椅,供游人闲坐。阿妈寺院内东侧较宽敞,人们也绝不让这里浪费,阿妈寺不是佛教庙宇,开阔处却另建有一个观音娘娘龛,那观音娘娘龛高约两米,只有一米深,里面只是非常简单地摆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是一尊观音娘娘塑像,供香客跪拜的垫子,已经要设在观音娘娘龛的外面了。
进入寺门,又可以看到寺门内左右两侧墙上,各绘了一位将军模样的神像。再进入一点,东侧墙上石刻了各地妈祖信仰简介,包括台湾、湄洲岛等地的始祖信仰,和贴着各地妈祖神像的照片;西侧墙上石刻了出资重修阿妈寺的善信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还有阿妈寺“签诗”。
以前寺中有如人般高大的妈祖像,现在已经被损毁,所以寺内后墙端放的妈祖像,也变成一个约25公分(厘米)高的所谓金身像。金身像被放置在长方形的透明玻璃盒里面,可见阿妈寺的管理人很珍视它的保护。金身像下还端放着三尊更小的妈祖像,都是白色的,应该是瓷制;妈祖像前是供台、香案。妈祖像两侧的天花板上,还分别悬挂着一个圆型的幡账,上面绣着“天后娘娘”四个字。汤坑赤草阿妈寺的妈祖像虽然规模很小,但足以比万江古榕边上的流水妈宫要大很多倍了!
阿妈寺现在是由一位老婆婆日常管理,她就住在寺中的厢房,我们现在目见阿妈寺的干净整洁,都是她的功劳。据老人介绍,阿妈寺所敬奉的就是妈祖,汤坑人俗称之为“娘妈(niōng-mà)”。其实现在年轻人都比较不迷信,也很少会按照旧时的习俗,逢初一十五前来烧香礼拜。来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老人们也乐得在那里面,因为年轻人来的不多,阿妈寺反而成为这些老年人活动,和寄托童年回忆的好去处。
阿妈寺的瓦顶雕梁画栋,以凤翼为房顶的四个角,以龙身为屋脊,又在最顶处安置了一个麒麟像,看起来也很大气。在院内,阿妈寺的后墙的后面,有一块空地。空地后面是院子的后墙,院子的后墙外,有几株竹子,细的婀娜多姿,粗的伟岸挺拔;竹叶茂密,自然成荫,为阿妈寺隔开了后面206国道的扰攘。这几株生长在院子后墙外的竹子,虽然不是刻意为阿妈寺而生,却为阿妈寺增添了不少恬静安详的趣味。客家妈祖信仰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中国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湄洲岛。宋太宗雍熙四年(987),默娘年二十八岁,犹以未嫁之身,扶危救世。是年夏初,父兄同出航海,突遇风浪覆舟,林默娘赴海救兄生还,而父遇难。默娘入海遍寻父尸,三日负尸而归,时人感其孝道,称为孝女。同年九月九日,因入山中帮助一樵夫脱险,自身却不幸殒命。里人感其恩德,将其肉身立庙祀她。传说林默娘死后,羽化登仙,常常在海边显灵,救助身陷风浪的渔民,所以当地渔民奉为海神,尊称为妈祖。南宋(1127年)以后,我国航海业日益发展,到了元朝,福建省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于是源于湄洲岛的海神妈祖的传说,从泉州传播到中国沿海各省。始祖在台湾、澳门两地影响更深,据说澳门的外文名称“Macau”,就是葡萄牙人因澳门岛上的妈祖庙而得名的。
丰顺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周边多山,境内以客家民系为主;其中汤南镇、留隍镇,是潮州(福佬)人聚居的镇,此外茶背镇、埔寨镇、璜溪镇、黄金镇、潭江镇、附城镇,以及县城汤坑镇亦间或有一些潮州人杂居。汤坑镇赤草管理区(古名席草寨、赤草里),居民全部姓刘,为彭城刘氏后裔,也就是出自汉代皇帝宗族,是客家聚居的管理区,居民使用客家话(俗称半山鹤语)。
妈祖既然作为航海人员的保护神,客家多居于绵延千里的大山区,那么妈祖庙怎么会跑到客家山区来?原来是因为客家人不仅顽强地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且更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最善于吸收其他族系优秀文化的民系。这样的民族特性,使得原来航海人员的保护神——妈祖能深入客家地区,妈祖庙在岭东客家山区遍及城乡。据说,早在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宋慈(提刑官)任长汀县令期间,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就已经因为商业来往的原因,被带到到客家地区汀州。客家先民了解到妈祖有求必应,很自然地接受了妈祖信仰,这体现了客家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操行德性的愿望。
现在,人们对妈祖的信仰已远远超出了消灾祈福的意义,寻根问祖,眷恋祖国的民族感情占据了主导地位。身处异国他乡的客家后裔为始祖信仰赋予了深刻的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认同感的内涵。我们也应该利用妈祖信仰这座“桥梁”,加强跟海外侨胞的联系,促进海峡两岸统一;通过妈祖这个“和平使者”,加强经济文化交往,促进客家山区的经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