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作品名称】一枝花·不服老
【作者】关汉卿
【年代】元
作品原文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②。半生来折柳攀花, 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③,打马藏阄④,通五音六律滑熟⑤,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⑥,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⑦,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容⑧,歌金缕⑨、捧金樽、满泛金瓯⑩。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⑾,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⑿,曾翫府游州⒀。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⒁、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⒂;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瓴毛老野鸡,蹅踏得阵马儿熟⒃。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⒄,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⒅、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⒇、斫不下(21)、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22)。我翫的是梁园月(23),饮的是东京酒(24),赏的是洛阳花(25),攀的是章台柳(26)。我也会围棋、会蹴踘(27)、会打围(28)、会插科(29)、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30)、会吟诗、会双陆(31)。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32),尚兀自不肯休(33)。则除是阎王亲自唤(34),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35)![1]
作品注释①南吕:宫调名,一枝花和梁州等均属这一宫调的曲牌。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起来表达同一主题,就是所谓“套数”。 ②煞:拈、弄的意思。休:语助词。③分茶攧(die)竹:两种古游戏名。分茶,指把茶均匀地分注在小杯里待客;攧竹,即画竹。④打马藏阄:两种古游戏名。打马,一种赌博游戏;藏阄,类似猜谜。⑤五音六律:五音,亦称“五声”,即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古代审定音乐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各六吕,合称十二律。⑥银筝女:指乐妓。⑦玉天仙:指妓女。⑧金钗容:指歌妓。⑨金缕:即《金缕衣》,乐府曲名。⑩金瓯:盛酒器。⑾占排场:为首、第一。功名首:功名居第一。⑿都帅头:总头领。⒀翫(wan):观赏。⒁每:们。⒂乍:初。围场:打猎场。⒃蹅(cha)踏:踩踏。⒄鑞(la)枪头:用鑞做的枪头,通常用以比喻好看而不实用的样子货。这里借指别人的中伤。鑞。锡与铅的合金,比银软得多。⒅匾:同“扁”。⒆铜豌豆: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性格无比坚强。⒇恁(nen):那些。(21)斫(zhuo):砍。(22)锦套头:锦缎制的套头,喻圈套、陷阱。(23)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花园,也称兔园,又称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梁孝王好宾客,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皆曾延居园中,因而有名。这里代指汴京。(24)东京:五代至北宋都以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为东京。(25)洛阳花:指牡丹。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著名。(26)章台柳:指妓女。唐代许尧佐传奇《柳氏传》载,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姻之约,后因离别阻隔三年,朝翃作《寄柳氏》词说:“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按,章台原为汉时长安中街名。(27) 蹴踘(cu ju):古代一种踢球游戏。(28)打围:古代指打猎时合围,后泛称打猎。(29)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30)口燕作:不详。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31)双陆: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32) 歹症候:恶习、坏毛病。(33) 兀自:还的意思。(34)则除是:除非是。则,同“只”。(35)烟花路:指妓女聚居地。[1]
作者简介关汉卿(公元1229年-1241年),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

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叟(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