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知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中吕】阳春曲·知几

创作年代:元代

作者姓名:白朴

文学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名称:中吕

曲牌名称:阳春曲

作品原文【中吕】阳春曲①

知几②

知荣知辱牢缄口③,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淹留④。闲袖手,贫煞也风流⑤。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⑥,常被吟魂恼醉魂⑦。四时风月一闲身⑧。无用人,诗酒乐天真⑨。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1]

注释译文[注释]

①中吕:十二宫调之一。阳春曲是它的曲牌。

②知几(jī):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和先兆。几:隐微预兆。

③知荣:就是要懂是“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哲学。缄(jiān)口:把嘴巴缝起来。《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以缄口表示闭口不言。

④淹留:停留。《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⑤“贫煞”句: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作荣幸、光彩讲。

⑥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⑦吟魂:指作诗的兴致和动机。也叫“诗魂”。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⑧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风月:指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⑨天真: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2]

[译文]

其一:

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3]

作品简析白朴的《阳春曲·知几》一共有四首。题目“知几”意为应有先见之明,知变之几微。《易·系辞下》云:“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小令劈头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作者说自己知道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只是“牢缄口”,不愿说破而已。“谁是谁非暗点头”句意几同。“诗书丛里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第二首和第三首曲子继续极力描写作者纵酒诗酒的生活态度。而第四首则是回答为什么采取如此生活态度的理由。

曲子中“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两句化用苏轼、元好问等人词句,表现了作者的安贫乐命的思想。这种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在元代知识界有一定的代表性。[4]

作者简介

白朴像

[5]

白朴

(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6]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