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祠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丁氏祠堂

在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长方形,是一组左右通巷、深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占地约500平方米。由长方形大理石铺砌而成的左右青云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灵位。厅堂轩昂,雕梁画栋,庭院幽雅。檐梁之处,龙飞凤舞,造型维妙,人物栩栩如神,其技艺之精湛,建筑规模之宏伟,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南方建筑的传统风格。

“丁氏祠堂”横匾四字样,据考证为明代新会籍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白沙先生”陈献章束茅成笔所书,史称“茅龙翰墨”。其墨迹颇具刚劲之气,更有飞白之美。大门石柱上,用上乘之木雕刻一对长联,上联:“镇钟山而雄地势,临镜沼而湛渊泉,形胜萃乾坤之清气”;下联:“骑天马而跨云峦,跃河龙而溯星汉,规模壮岭海之伟观”。

据传明景泰(1450~1461)年间,丁屋村有一材华横溢的举子,姓丁名邦桢,字善甫。23岁科举高中进士,官拜琼州府教授,名气甚佳。后经祖父丁松确(字茂坚、号雨村,官拜博罗县主簿)友人陈琏(当朝四品左都尉御史)引荐,到官廷教皇子读书。景泰皇召见丁善甫于金銮殿上,善甫对皇上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皇上听罢,皇太子也“业精于勤”,进步很快,皇上自然高兴,常驾临学馆,发示关怀。一日室外大雨,丁善甫若有所思,纳闷之余,精神困倦,不觉伏案而睡。也事有凑巧,恰逢景泰皇驾到,皇上见状轻拍善甫肩膀,丁善甫一下惊醒,见是圣上,吓得面色如土,连忙跪下说:“不知圣上驾临,臣罪该万死,万望皇上怒罪”。景泰皇说::“太傅不必惊慌”,并示意平身。[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