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胥之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语资料【成语】包胥之哭

【注音】bāo xū zhī kū

【解释】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求外援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相近词】秦庭之哭

【同韵词】被褐怀珠、才短气粗、贫富悬殊、探骊获珠、旁见侧出、身体发肤、心绪恍惚、五星连珠、时异势殊、挺身独出

成语出处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吴国进攻楚国,楚国大败。楚国大臣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秦哀公举棋不定,迟迟不发兵救楚。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深受感动,就答应出兵救援楚国。

成语示例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东陲,独效包胥之哭。《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