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式光纤陀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举报/纠错

干涉式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

光纤陀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以Sagnac效应为基础的全固态角速率测量仪,利用全固态的光纤结构实现载体自转角速度的测量。将同一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解为两束,让它们在同一个环路内沿相反方向循行一周后会合,然后在屏幕上产生干涉,这就是Sagnac效应。

干涉式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是: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偏振器后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再经过辐合器后分成两束光,分别从两端进入光纤敏感环。当这两束沿相反方向传输的光再次汇合于搞合器时产生干涉效应。此干涉光中包括了由Sangac效应而产生的相移,以及由相位调制器引入的调制相位。将探测器探测出来的电信号经过适当的信号处理后即可得到陀螺的旋转角速度。

相对机械陀螺的优点

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启动快、动态范围大、抗冲击、抗噪声能力强、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工作可靠等

应用领域

航天、航空、航海、兵工及其它民用领域

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202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聯絡我們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