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义 (1878一1951) 谱名棠孝,字幼腴,宜丰县人。生于读书世家,三代举人。年幼时家道中落,曾学缝纫、制糕饼以补贴家用。稍长,随父就读于治阳家塾,后入学为附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先后任云南通海知县、南安州(今双柏县)州判。三十四年(1908),调蒙自知县。经调查研究,上书总督李钟轩对全县农田水利、赋役、学校、警察、种植工艺、讼狱各方面,条陈“利弊之所在,兴革之所宜”。李立即复信同意,并印发给其他州县参照执行。后调云南个旧锡务府,并以道员在任候选。但未及到任,清室已亡。
1913年,周秋浦任财政部长,以胡思义为财政部国税厅总筹备处主任,兼财政部筹议员。不久,调任两浙盐运使、淮安关监督。其间,“每岁溢定额数十万或百余万不等,民不加赋,而国用益饶。”其后两任安徽省财政厅长。安徽较贫瘠,且财政制度紊乱。胡接任后,治事条理井然,开源节流,“紊者秩然以理,竭者沛然以盈。”
南浔铁路原来是招集商股创办,民国初年因资本不敷,两次向日本东亚兴业株式会社借款750万元。1915年5月,推举李盛铎为总理。李接办5年之久,均在北京遥领其事,未尝驻局,路事无人主持,亦无账目向股东报告,股东意见纷纷。1920年12月,经各股东议决,电呈交通部将李盛铎总理资格取消,推举胡思义为临时总理,对路务进行治理整顿。接任后,他积极整顿路务,健全管理制度,并改建南昌火车站。1924年6月第十三次股东大会上,被选为总理。
1925年,胡思义出任江西省长。督军方本仁多次要求扩充军备,增加军费,并要胡发行官票以解决军需。胡思义认为此举增加百姓负担,予以拒绝。发生争议,胡被逼辞职,回到宜丰经营商业。次年10月,北伐军派王茂泉到宜丰当县长。王是国民党左派,支持农民运动,其工作重点是发展国民党员,筹建县党部。胡思义与国民党右派及当地豪绅地主反对农民运动,阻挠筹建县党部工作。12月中旬,国民党宜丰县首次代表大会召开,胡指使人捣乱会场,被县党部开除出党。次年2月,魏道襄任宜丰县长,恢复胡思义等人的国民党党籍。胡思义与魏道襄扬言要取消农协、捉拿共产党人。5月上旬,中共高安组织派农民军一百多人支援宜丰农民运动,胡思义连夜逃往上海。
1931年,参加筹办中国实业银行,任该行江西分行行长。1932年任江西省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江西慈善总会主席,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聘为“清匪”会议筹备员。他在专门围剿工农红军的全省所谓“清匪会议”上竟然建议举办“江西特种物品产销清匪善后捐”,专充保安经费之用。胡被委任为“清匪善后捐管理局”,对全省大宗产销货物,如木竹、纸张、夏布、油类、豆类、药材、陶瓷等,加征税捐,引起省内外工商户极度不满,遂在声讨声中辞职下台。不久改任江西省救济院院长。1933年8月,改任省政府参议。1938年后寓居上海,闭门读书自娱。1944年秋,拒绝汪伪政权请其出任伪江西省长一职,携眷潜返宜丰居住。
1923年与陈三立、蓝钰、华烽等10余人发起创设江西征文会,聘耆宿评定,将征文评选汇编出版。1928年10月编辑《国学选刊》第一辑,由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曾将其父、兄著作分别编印为《祈读轩诗钞》和《陟冈集》。胡还曾在家乡创办盐步书院、耐寒学社、国学专修院,接办退庐图书馆,创建常平仓、义仓,从事育婴、施药等慈善事业。与其伯兄胡桐庵,倡办农事试验场于宜丰东门外,“凡桑麻桐茶果实之属,无所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