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山(1889—1946年),绰号“易少”,祖籍鄢陵县,后定居项城。易象山17岁从艺,曾在项城县高家、袁家、赵家等处搭班,表演技艺不断提高,善扮演闺门旦,以《秦雪梅》、《罗焕跪楼》、《大祭桩》等最出名。其表演作派入微,形象逼真,唱腔甜润,自然婉转,如百灵巧鸣,有“洋戏匣子”(留声机)之称。
易象山把“祥符调”、“豫西调”融为一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唱腔,后经不断研计与发展,形成“沙河调”流派。易象山为“沙河派”创始人
易象山(1889—1946年),绰号“易少”,祖籍鄢陵县,后定居项城。易象山17岁从艺,曾在项城县高家、袁家、赵家等处搭班,表演技艺不断提高,善扮演闺门旦,以《秦雪梅》、《罗焕跪楼》、《大祭桩》等最出名。其表演作派入微,形象逼真,唱腔甜润,自然婉转,如百灵巧鸣,有“洋戏匣子”(留声机)之称。
易象山把“祥符调”、“豫西调”融为一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唱腔,后经不断研计与发展,形成“沙河调”流派。易象山为“沙河派”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