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抗日战争大事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借口“中村事件”,于该夜10:30突袭沈阳城外交官屯南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并炮击北大营营房,遂即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命关东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据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电示,对日军取“绝对不抵抗”政策。

9月19日

日军于无抵抗中侵占沈阳,同时占领长春、四平、公主岭、铁岭、抚顺、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和营口等城镇。

同日,李煜瀛、张继、吴铁城致电广东汪精卫,请取消敌对行为,一致救国。

同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日提出严重抗议。

同日,国际联合会行政院常务理事会开会,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经过情况,请其“主持公道”。日本代表芳泽谦吉声明,请国联不必重视此“地方事件”。

9月20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对日武力可退让。

同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向日本提出第二次抗议。

同日,日军在沈阳组织市政府,任命土肥原为市长。

同日,日军进攻吉林省长春、水吉,侵占葫芦岛。

同日,日俄密商中国东北问题。

9月21日

日军侵占长春。

9月22日

中共中央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发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并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

同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告全国同胞书”,称要确实团结、坚定沉着和加倍刻苦。

同日,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演说,谓暂取逆来顺受恋度,以待国际公判。

同日,日军进占辽源、昌图、洮南等地。

同日,国联理事会讨论中国东北沈阳事件,决议促日军撤走,日本政府不予理睬。

9月23日

国民党政府“告国民书”声明:“全国应谋求一致团结。现政府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队避免冲突。”

同日,国民党政府任命颜惠庆继伍朝枢为驻美全权大使。

同日,国联理事会议,劝告中日双方退兵。

9月24日

上海3万码头工人举行反日罢工,10万学生举行反日罢课。

同日,沈阳《四库全书》悉被日本人劫去。

9月25日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北平组成。

同日,国联理事会开会讨论日本对中国东北侵略事件之复文,中国代表施肇基声明:“中国将其国家完全听命于国联,毫无保留条件”,要求国联派中立委员会监视日本撤兵。日本代表芳泽谦吉反对,仍坚持由中日双方直接交涉之主张。

同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竟捏造事实,反而诬称九一八事变系中国军队排日所致,为其侵略行径辩护。

9月26日

沈阳《四库全书》被日军劫往日本。

同日,日军赶筑吉会路。

9月28日

北平20万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地。商京大学学生赴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请愿,因外交部长王正廷不亲自接见,学生怒入王室以红墨水瓶掷伤其头部,遂发表"告全国学生书",号召抗日。沪商会议决议抵制日货。

同日,沈阳地方治安维特会发表“独立宣言”,成立伪政权。接着,东北各地相继发表同类宣言。

9月29日

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通令保护日侨。

同日,王正廷辞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职,由施肇基继任。

同日,本月中共成立以博古(秦邦宪)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政治局揭露了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党同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结成抗日反蒋统一战线。

同日,国际联盟行政院决议:限令日本实行撤兵至南满铁路区域内,并规定其撤兵之期在10月13日国联行政院举行下次会议之前。

10月1日

日本人所操纵之伪政权“吉林长官公署”成立。

同日,上海商业界宣誓不买卖日货。

10月4日

日军在长春活埋所俘中国伤兵200余人。

10月5日

国民党宁粤两政府妥协商讨和平。蒋介石请粤方到上海参加统一会议。粤非常会议决议,以释放胡汉民、蒋介石下野及第19路军调宁,任陈铭枢为京沪卫戍司令为条件,粤方代表方能北上。

同日,日机轰炸锦州。

同日,国民党政府驻日本公使蒋作宾向日本天皇递交国书。

同日,广州学生及各界举行反日示威,广州当局令军警开枪射击检查日货学生,死10余人,伤80余人。

10月6日

日舰4艘载独战队400余人到上海示威挑衅。10月8日,日舰驶入长江,过江阴时,以机枪向岸上扫射。

10月9日

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总司令部训令各军事机关职员,不得参加反日团体。

同日,美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专门讨论九·一八问题。国务卿史汀生在会上指出:日本已把各项国际条约"视如一张废纸"。会议同意向国联理事会派出代表参加讨论九·一八事变问题。接着又于10月10日再次召见日本驻美大使出渊,就日军飞机轰炸锦州事,向日本提出警告。

10月10日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秦皇岛登陆,日飞机轰炸该处。

10月12日

国民党政府委任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黑副司令。

10月13日

国联行政院开会,国民党政府代表请引用非战公约及美国合作,日本撤兵,尊重集体安全制度;日本方面反指斥中国排斥日货,要求中日双方直接谈判;英、法两国代表对九·一八事变,持消极观望、无所作为及纵容的态度,提议邀请美国派员参加,日本反对。

10月15日

广州非常会议决定派汪精卫、古应芬、孙科、郑泽如、李文范、偕张继、蔡元培赴上海出席正式和平会议。该会议于28日正式举行。

10月16日

国联行政院开会以13票对1票(日本反对),通过邀请美国参加讨论非战公约。

同日,日本邀请废清肃亲王、恭亲王到沈阳,阴谋拥立满洲傀儡皇帝。

同日,国联行政院决议:以签订非战公约名议电告非战公约签字国,劝告中日两政府遵守该约。

10月19日

国联行政院受权白里安与中日代表直接商榷,解决东方事件之方法。

10月21日

马占山微服抵黑龙江省城就任代理省政府主席。

10月22日

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兼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提出四项基本要求:一日军撤兵;二中立委员会监视;三赔偿损失;四设中日调和公断之永久机构。

同日,日军向洮南进兵。

10月24日

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派员赴黑龙江,要求马占山退出,由汉奸张海鹏主黑,马予拒绝。

同日,国联理事会议决议,促日本于11月16日完成撤兵,由中国接收日军所占领之地方。并没调和公断之永久机关。

10月25日

马占山拒绝驻日黑龙江省城领事清水要由南满路派工修理洮昂路嫩江桥的要求。马复以将出洮昂路工自修。

10月26日

国民党政府发表声明,望国联决议早日实行,并盼日本尊重世界公意于11月16日前撤兵。

同日,废清恭亲王溥伟受日本邀请筹备复辟,本日在沈阳祭告清祖先陵。

同日,日本政府以声明书送达国际联盟,不肯履行撤兵议案。

10月28日

张学良应召到南京,蒋介石等商东北问题。

10月29日

日本特务大佐土肥原秘密到天津图谋劫废帝溥仪至沈阳,制造伪满傀儡。

10月30日

日本急谋满蒙"独立"。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受日本陆军省密令,加紧进行,力助汉奸张海鹏攻黑省,并要求马占山下台。

同日,溥伟起草"明光帝国宣言"。

10月31日

溥伟在沈阳就任"四民维持会长",并声言满人治满,决与日本合作到底。

同日,蒙匪千人在日机掩护下袭击通辽。

同日,美国副国务卿凯塞尔表示:美国在担保中国土地完整之条约下,不得不反对日本永久占满洲。

11月1日

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会在瑞士金叶坪举行,5日结束。会议就根据地、军事路线和土地革命路线展开了争论。会议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诬蔑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顿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开始排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

11月2日

国民党政府令:派顾维钧、张群、张作相、吴铁成、罗文翰、汤尔和、刘哲为接收东北委员,以顾维钧为委员长。

同日,日军续炮击通辽。

11月4日

马占山派员同日领事及日军官到江桥察勘,并令驻军稍退以避免冲突。日军乘隙进攻,日机并向察勘人员轰炸。

11月5日

马占山军与日军在嫩江桥激战。

同日,白里安通告芳泽,催促日本在中国东北速即撤兵。

11月6日

日本特务土肥原在天津以果筐藏炸弹,威胁废帝溥仪出关赴东北。溥仪尚犹豫。

同日,英、美、苏各国报纸披露: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对满蒙政策之奏折(即田中奏折)。

11月7日

苏区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历时14天,到会代表600余人,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同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

同日,日军加紧进攻黑龙江省。中日两军在洮昂线激战。

同日,中国代表施肇基向国联促请迅速制止日军进攻黑龙江省。

11月8日

本庄繁致牒马占山,迫马于24小时内宣布对日态度,并劝马将政权交汉奸张海鹏。

同日,土肥原在天津唆使汉奸李际春、张壁组织便衣队在日租界分发枪械,冲入华界扰乱,与我警察保安队激战竞夜,败回日租界。

11月9日

国民党三届中央执委会在南京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二届中央执委会四次全体会议后因政治关系被开除党籍之汪精卫、陈公博、俞作柏等348人一律恢复党籍的决议。

11月10日

在日军布置下之便衣队扰乱中,土肥原从天津唆使废清帝溥仪自愿乘舰赴大连。

同日,辽宁之伪省政府成立,袁金铠任主席。

11月12日

国民党四届全代会在南京开幕,讨论"剿共"问题,通过恢复党籍案,并表示希望国联给日本侵略者以制裁,会议于23日闭幕。

同日,日军向马占山下最后通牒,要求马上下野,并限午夜12时前答复,但日军未待薄暮,即行猛攻。

11月13日

汉口日本陆战队在街头演习巷战,日舰又开到9艘。

同日,施肇基报告国联,日军未曾正式宣战,而有作战行动;并提出请国联派中立视察团来中国东北。

11月14日

国民党四全代会发表"对外宣言",主张国联及非战公约、九国公约各签字国应即予日本以制裁。

同日,马占山军与日军激战。

同日,日本照会国民党政府外交部,称应依所谓天津条约(按系1905年清朝政府签订),要求撤出天津军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予以驳斥,并告以天津事变日本政府应负全责。

11月15日

国民党河北省主席王树常赴日兵营与其司令香椎缔结成屈辱条件,取缔抗日活动,撤除天津防御工事。

11月16日

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击退日军多门师团的进攻。

同日,国联理事会在巴黎开幕,主席为白里安,讨论中心问题为中国东北问题。

11月18日

广州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选举孙科为主席。23日决议反对上海会议决议。

11月19日

日军陷黑龙江省城龙江及齐齐哈尔。马占山率部退至克山。2l日旋复退至海伦设立省政府,整顿军队。

11月21日

日本政府向芳泽发出拒绝白里安休战案之训令。

11月22日

日军大举进攻锦州。国民党政府与英、法、美三国大使磋商和缓锦州局势,提出如保证日军不再进攻,中国军队可撤至山海关。26日,国民党政府向国联提议划锦州为中立区。27日,外交部正式公布划锦州为"缓冲区"办法,全国舆论奋起反对。

11月24日

中国代表施肇基奉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训令向国联理事会提出三项基本要求:一制裁日本;二两周内撤退日军;三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军。

11月2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

11月27日

日军加紧进攻锦州,史汀生严斥日本外相币原失信,并提出一个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的行动方案,因美国政府内部意见不一致,未能得到实施。

11月28日

平、律、沪、汉、粤等各地学生、工会、社团等到南京请愿者已达万人,纷起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于右任出见,学生坚持非蒋介石出见不可。

11月29日

日本政府代表芳泽向国联提出要求中国军队退出锦州。

11月30日

蒋介石国民党为加强"剿共"指挥,特派何应钦为驻赣绥靖主任,刘峙为驻豫绥靖主任,何成濬为驻鄂绥靖主任。

12月3日

日军续向辽河、柳河沟一带增兵。

12月4日

日军炮轰营口。

同日,国民党政府因全国人民反对,电国联取消锦州为"中立区"。

同日,广东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白崇禧被选为中央委员,7日成立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主席。广东提出,如蒋介石息兵下野,粤方当自动撤销政府。

12月9日

上海学生5000余人包围国民党市政府,抗议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12月11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

同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瑞金创刊。

国际联盟理事会通过派遣代表团(由英、美、法、德、意五国委员组成),由英国人李顿为团长,调查九一八东北事件。

12月14日

国民党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参谋长赵博生和旅长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领下,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一方面军,组成红军第五军团。

12月15日

国民党政府令:任命顾祝同为江苏省政府主席,鲁涤平为浙江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为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为甘肃省政府主席。并批准张学良辞去陆海空军副司令职,改任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特派贺耀祖为甘宁宣慰使,任孙蔚如兼甘肃宣慰使。

同日,国民党中央临时会议作出决议: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军总司令等各职,并推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陈铭枢代理行政院院长。

同日,伪奉天省政府成立,臧式毅就任省长。

同日,日本陆军省临参委命第10号决定日军部队永久进驻齐齐哈尔。

12月17日

各省、市学生万余人在南京联会总示威,捣毁《中央日报》社,学生十余人受伤,被捕者百余人。

同日,日本政府宣布向关东军和天津驻军增派兵力的奉敕命令。

12月19日

国民党政府发布通令,禁止全国学生示威游行。

12月21日

日军第二师团开始对辽西地区发起总攻,至23日由营口进占田庄台、大洼、盘山一线。

12月22日

国民党四届-中全会在南京开幕。宁、粤代表均参加。28日选任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长,张继为立法院长,于右任为检察院长,伍朝枢为司法院长。并推举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为中央政治会议常务委员,叶楚伧兼秘书长。

同日,顾维钧辞去外交部部长职。

同日,国民党政府任命傅作义为绥远省政府主席。

12月24日

同日,英、美、法三国驻日大使,通牒日本政府,警告日军勿在锦州与中国军队冲突。

12月25日

日本政府复牒英、美、法三国大使,说日本无攻锦州意,希望中国撤退驻锦州之军队。

12月29日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李文范为内政部长、陈友仁为外交部长、何应钦为军政部长、陈绍宽为海军部长、陈铭抠兼交通部长、朱家骅为教育部长、罗文干为司法行政部长、陈公博为实业部长、叶公绰为铁道部长、黄汉梁为署理财政部长、朱培德为参谋本部总长、李济深为训练总监、唐生智为军事参议院长,石青阳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30日国民党政府正式令。

12月31日

国民党政府电告国联,报告日军攻击锦州情形请速制止。

同日,苏联向日本建议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