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海桐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贝氏海桐花是海桐花的一种。目前,据称全球唯一的一株野生状态下的贝氏海桐花,生长在新西兰三王群岛(the Three Kings Islands)其中的一个岛上。

贝氏海桐花-濒危原因贝氏海桐花

从1945年至今,这棵树就这么孤零零地长在原处。本来,自从人类在该岛上引入山羊,这棵树的所有同伴就被吃了个精光。 几十年来,为了让这棵树能够子孙昌盛,科学家可谓绞尽了脑汁。可目前除了采用嫁接技术外,别无他法,因为连最简单的生物学手段也派不上用场:这棵树是雌的。

贝氏海桐花-拯救转机1990年代,新西兰物种保护部科学家彼得·德兰格(Peter de Lange)在制订该树种的拯救计划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让人颇为费解的现象。首先,新西兰本岛上的一些花农已繁育出贝氏海桐花的几棵幼苗(都是从这棵树上嫁接后克隆出来的),这就证明这些幼苗只能是这棵树的纯正样板而已,而非原先有人认为的那样,是通过与海桐花科的其他品种杂交后产生的后代。其次,其中一棵树苗,通过人工授粉的办法还真能开花结果。这一现象促使德兰格得出结论,认为这棵野生的贝氏海桐花不会完全是雌的。此外,那段时间里发表的有关研究报告也表明,这棵野生的海桐花虽属雌性,但仍含有某些较低程度的雄性特征,从而使自花授粉成为可能。

从那时候起,新西兰本岛的一些苗圃场就先后售出几百棵贝氏海桐花,但科学家还是迟迟不敢把这些“外嫁”出去的树苗或种子引入三王群岛,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可能会把外来的病原菌或真菌性病菌带到岛上,危害这棵野生种的健康。

贝氏海桐花-拯救方法2010年,德兰格和他的研究小组在三王群岛上播下1600棵贝氏海桐花种子。他们已对这些种子进行过十分认真的处理,确信这批种子绝不含有任何病菌。具体的做法是,先剥离果肉,让种子风干,然后用10%的次氯酸钠漂洗,再用70%的酒精在层流器上进行消毒。我们发现,处理过的种子能很好地发芽,经初步筛定,尚未发现任何病毒或其他类型的病菌。

贝氏海桐花-拯救前景预计再过6-10年,这些种子就能长大成“树”,并开始开花结果。该项目将一直开展下去,直到繁育出500棵能够稳定成长的大树为止。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