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胜:男,汉族,1969年10月1日生,重庆开县人。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

位,现正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2007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英语系访学,成为该系的"叙事项目"(Project Narrative)研究成员之一。现任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叙事学会会员。在《文学理论前沿》、《外国语》、《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2部,译著3部,在《中国文学》、《英语世界》、《大学英语》等各类英语期刊上发表译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4项,主研1项。2003年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中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04年获重庆市首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及学位 2001/四川外语学院,文学硕士
主授课程
本科生:《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英语短篇小说欣赏》、《大学英语》。
研究领域与学术方向
叙事学、19世纪英国文学、当代美国自传研究、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哈特姆与梅森--译者:文本与读者的协调者。《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范式与层面:国外叙事学研究综述。《外国语》(上海)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从《阿Q正传》看引语形式的汉英转换策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河南洛阳)2003年第4期。 从《远大前程》看可靠叙事的修辞交流关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2003年第3期。 近三年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述评。《山东外语教学》(济南)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叙事性的认知图式与认知基础。《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2004年第2期。 前度修辞今又来:〈小说修辞学〉与〈作为修辞的叙事〉比较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重庆)2003年第5期。 叙事研究中的认知取向。《天津外语学院学报》(天津)2005年第2期。 中国学生英语代词使用倾向调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2005年第2期。 错乱的世界,错位的叙述:析《大大方方的输家》的叙事层次。《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2006年第1期。 通向英美叙事传统与后经典叙事理论的窗口: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外国文学》(北京),2006年第3期。 性别政治,还是婚姻约束:《一小时的故事》的主题及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天津外语学院学报》(天津)2006年第3期。 性别、身份与叙事话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天津外语学院学报》(天津)2007年第3期。 性别政治、身份建构与叙事形式: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起源及发展。《文学理论前沿》第4辑(北京)。 伦理转向与修辞叙事伦理:詹姆斯•费伦教授访谈。《外国文学研究》(武汉)2007年第3期。 专著/译著
《叙事研究新视野》。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5月。 《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模版》(合著)。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年1月。 《大大方方的输家》(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1月。 《找到梦想》(合译)。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 《天网的坠落》(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科研项目
《当代美国叙事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进行中。 《文学叙事中的修辞研究》(主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社科项目,进行中。 《微型小说的叙事研究》(主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中青年教师资助项目,进行中。 《重庆市标识英语的问题与对策》(主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社科重点项目,已结题。
获奖及荣誉称号
首批"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4年)。 西南农业大学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2003年)。 论文《哈特姆与梅森--译者:文本与读者的协调者》获重庆市外文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