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定义淤积性湿疹,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varicoseeczema)。病因该病发病与下肢静脉曲张,血液回流障碍,阻织缺氧水肿以及搔抓和磨擦有关。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多次妊娠造成下肢静脉曲张者易患本病。
该病包括中医筋病,烂腿及臁疮三症。如《外科正宗》记载:“筋痛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烂腿生于小腿,血凝气滞……初起或腿上抓破,或生小疮湿痒,因经热汤烫洗,或食毒物,或用疮疖膏贴,烂成一孔,经年累月,腐臭憎人”。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集解》臁疮项下记述:“臁疮好发部位是小腿内臁(即内外侧)……该病初起局部先发痒,因搔破或搔痕,划痕,渗出黄色液体,数日后发痛,出现成片红肿,肿块破烂以后,渗出紫色的血水。”发病原因多为“湿热下注、经络阻滞、瘀血凝集、气血不通、肌肤失养、日久破溃成疮”。
症状淤积性湿疹的一系列表现是逐渐发生的。原先有或者不明显地表现出静脉曲张,如有则见皮肤有带蓝色的、扭曲如蚯蚓状的浅静脉,主要是在小腿的腹面。
开始常为小腿下1/3轻度水肿,但有时不明显,仅在站立长久之后及傍晚时可觉察得到,次晨在休息后即可消退或减轻。逐渐踝部附近出现细小的暗褐色斑点或一些痒性丘疹。由于伴有瘙痒而引起搔抓,慢慢出现了湿疹化的外观。
发展到典型的淤积性湿疹时,小腿下1/3处或更大范围内.呈现局限的棕红色沉着斑,上面密布细小丘疹、丘疱疹,或大片糜烂、渗出,其后发生皮肤增厚、硬化及色素沉着。
最后,皮肤及下皮因为慢性缺氧和营养不良,而进行性纤维化。甚至呈瘴痕样的硬度。若不慎损伤,本病晚期常可伴发小腿溃疡。
分类1、急性淤积性湿疹;
2、慢性淤积性湿疹。
诊断急性
多见于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下肢突发迅速、皮肤发红,出现湿疹样损害;多伴发热。
慢性
起病较慢;在小腿1/3部分逐渐出现轻度水肿、紫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着;湿疹损害多先出现在胫前及两踝附近,然后逐渐向近心端扩展; 湿疹损害多为慢性,但处理不当可急性发作;有程度不等的瘙痒;由于含铁血红素沉着皮肤变成褐色;由于脂肪坏死,皮肤纤维化而呈癜痕疙瘩样,局部也可出现萎缩。 难以愈合的溃疡、遗留象牙白色硬斑块,周围有色素沉着;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静脉压增高因素。
鉴别需要与出现创伤、感染、虫咬、血管炎、动脉炎、糖尿病、皮肤溃疡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小腿溃疡鉴别。
病程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引起者去除病因可望痊愈。
慢性者不去除静脉高压难以痊愈,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禁忌1、忌刺激性食物: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
2、忌盲目用药:皮炎、湿疹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配合医生耐心治疗。有的人治疗心切,未经医生诊治在皮损处涂高浓度的止痒药;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切忌擅自用药。
3、忌搔抓: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淤积性皮炎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4、忌肥皂洗: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淤积性皮炎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5、忌热水烫洗:淤积性皮炎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治疗一般治疗
1、应尽可能地寻找患者发病或诊发加重的原因,作过敏原检查,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2、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3、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而定。
全身治疗
1、抗组织胺类药物。
2、非特异性脱敏治疗。
3、皮质类固醇激素。
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强调的是因人而异,所以下面讲的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任何人,患者最好到正规的皮肤医院请专家辨证施药.切忌盲目用药.
中医中最简单的方法叫晒裆,就是等到潮湿阴雨的天气过去以后,太阳出来的时候,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用一些草药煎煮以后清洗或外敷;另外,就是内服一些草药,从内而外去提高化湿除湿的能力。
一般我们可以用中药,治疗湿气湿疹。药我们把中药打碎,一定要把它研细,打碎,包起来煮水,煮水以后,把水放得温一些,去清洗、浸泡自己有湿疹、脚气的部位,这里面要注意不要用温度太高的水,以免加重自己的病情。
护理1、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去清洗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涂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应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恶化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
2、尽可能地了解湿疹、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3、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预防淤积性湿疹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因素有关。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都有可能出现差异。除饮食方面的因素外,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及体表的细菌、真菌感染、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都有可能成为引起淤积性湿疹的常见外部原因。体内的病灶,如扁桃体炎、胆囊炎、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状况的改变,如月经时期、妊娠时期等,都有可能成为引起淤积性湿疹的主要内部原因。要预防淤积性湿疹的发生,就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尽可能地避免种种可疑的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