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

白顶河乌身长15 cm。成鸟的头顶灰白色,鸟体的背,肩,臀,飞行羽毛和尾巴是一致的深黑褐色。下巴,喉咙和前胸部形成一片白色,与腹部和两侧形成对比。背部和翅膀显示相同的深黑褐色。眼先,脸颊和背后的眼部周围形成一个暗棕黑色面具。黑色翅膀的底面内侧完全是灰色,在飞行中的可见线纹白斑。虹膜棕色,鸟喙黑色,腿和脚均是灰色。幼鸟的背部、臀部和腹部的羽毛有明确的分界限。胸部的羽毛具条纹。[1]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和西部,包括安第斯山脉,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中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1]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及开阔区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间溪流。栖息地位于海拔从1000-3900米不等,在部分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移。身体常上下点动,作振翅炫耀。善游泳及潜水,头从水中冒起如瓶塞。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而飞往他处,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动,遇惊及受到干扰时,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飞翔较迅速,飞行路线呈直线状。在距水面较近处活动,飞行距离常很短,往往由一块岩石飞到另一块岩石上。如中途遇见人,能很快地转向相反的方向,顺河川飞走。能突然潜入水中,在急流中行走,或作短距离的浮游。河乌通常成对活动,贴水面飞行,冬季聚成小群常以2—7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冻水域活动、觅食。在水底砾石间或水面上及河滩的砾石中找寻食物,主食水生昆虫及其他幼虫,蚯蚓,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此外也吃野生植物的种子、树叶,小鱼、甲壳类、蜘蛛、蜗牛等。[1]


生长繁殖产卵时间因纬度不同有很大差别。在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是11月到3月;在哥伦比亚看到雏鸟是10月,而在秘鲁是5月至7月。巢筑在水边岩石下或树根下,呈圆屋顶状。为台藓、细枝等构成。每窝产2枚卵,孵化期为16—18天,雏鸟需要25—28天育成。[1]
亚种分化(3种)[2]
1.Cinclus leucocephalus rivularis分布于哥伦比亚山脉北部的圣玛尔塔。
2.Cinclus leucocephalus leuconotus分布于塞拉利,昂德佩里哈和厄瓜多尔,安第斯山脉。
3.Cinclus leucocephalus leucocephalus分布于安第斯山脉,玻利维亚,秘鲁和第圣克鲁斯。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3]
(图片:概述图[4]、图2[5]、图3[6]、图4[7]、图5[8]、图6[9]、图7[10]、分布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