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侗寨即侗族村落,大多就其地形,依山傍水,整体布局在大致分为平坝型、山麓型、山脊型和山谷型种。 一般侗寨由风雨桥、鼓楼、凉亭、寨门、吊脚楼、井亭、晾天架、萨殿组成。
走侗寨组图(4张)
过侗寨,如虹飞架的风雨桥横卧溪河,是侗乡的重要交通设施,也是侗民祈福护寨的精神寄托。跨过福桥,是一片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翠绿如海的风水林,被侗民珍视为龙脉的崇拜图腾物。一条蜿蜒曲折、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路连接侗寨。寨寨都有寨门。走进寨门,扑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干栏式吊脚楼。侗寨中央或寨边拔地而起、巍峨壮观的建筑,就是侗寨建筑的独特标志鼓楼,大多侗寨的鼓楼与戏台、芦笙坪三者一体,是村民集会、娱乐、议事的重要场所。完整的侗寨还有萨殿、飞山宫、祖宗庙、文庙、城隍庙和南岳军团等宗教设置。在侗寨建筑中,侗族民居吊脚楼很有特色,它既保留古越人“干栏”式建筑风格,又吸引中原建筑的特点。在严格对称的原则下,各个建筑物之间有机相联,形成多样变化、均衡统一的整体,整个村寨的民居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紧密相连,豪华大气,天人合一的壮丽画卷。
肇兴侗寨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

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天下第一侗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黎平侗寨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侗乡黎平旅游原生的山水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珠联璧合。更以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树一帜。
最值得推荐的是其各种建筑形式鼓楼、花桥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造型美观、结构独特、不用一钉一铆,利用杠杆力学原理,凿榫衔接而成。花桥集桥、廊、亭为一体,桥身全部用杉木横穿直套,铆眼相接。堂安侗寨肇兴东去6公里处的一个白云缭绕的地方,寨门、鼓楼、花桥、亭阁若隐若现,

宛如琼楼玉宇,这便是堂安侗寨村,是中国与挪威两国政府共同兴建的“侗族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古朴优美。
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历史悠久,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堂安村共有居民170多户,800多人,散居在“班柏”和“几定”岭及其间的“贵近”冲里,各式各样的吊脚楼以冲里的鼓楼为主心,大多呈南北向。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另外还有潘、蓝、吴、杨、石等五姓,千百年来,他们和谐相处在这块土地上。
生态博物馆不同于通常概念的博物馆,没有固定的馆舍,其外延涵盖了整个社区及居民生活、生产的周边环境。堂安生态博物馆,其内涵就是这整个村寨和周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