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中文校名:沈阳师范大学
英文校名: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成立时间学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著名教育家董纯才、车向忱、吴伯箫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1年由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学校层次沈阳师范大学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地址沈阳师范大学-校本部: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53号邮编:110034 电话:024-86574436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 12号 沈北大学城 邮政编码:110036 电话:024-86718541
学校概况沈阳师范大学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著名教育家董纯才、车向忱、吴伯箫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2年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1928亩,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藏书180余万册。学校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2007人,硕士研究生1469人,教育硕士881人,留学生320人。现已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师资及各类人才,为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辽宁电化教育馆设在我校。学校现有国际商学院、科信软件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戏剧艺术学院等22个二级学院和12个校属馆部中心,并拥有我国在中东地区的第一所所孔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授权点57个,是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3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是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具有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及共建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综合性实验室12个。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昆虫研究所等各类研究机构33个,产学研合作基地4个。
学校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3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14人,教授225人、副教授599人。涌现出一批国家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此外,还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另有多名外籍教师受聘于我校。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3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了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协议,并互派教师进修、讲学,进行科研合作。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为把学校办成以教育学科和全方位服务于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文、理、经、管、法协调发展,国内知名、省属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上数据截止时间为2008年7月)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一批国家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此外,还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学识造诣精深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特聘教授8名,荣誉教授3名,首席教授2名,责任教授51名,教授200余名、副教授500余名。
历史变迁学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著名教育家董纯才、车向忱、吴伯箫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2年由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建国以前,由于东北地区长期受到殖民统治,虽然在1945年抗战结束,但不久就爆发了解放战争,致使全东北的高等教育几乎处于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东北高等院校基本处于办训练班的状态。1951年3月12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签发了第178号文件,决定创办东北教师学院。同年4月,改称为东北教育学院。同年5月21日,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下发了《为批准成立东北教育学院并任命董纯才、吴伯箫为正副院长》(东政人字111号文件),正是批准成立东北教育学院,院长由当时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兼任,副院长由著名文学家吴伯箫担任。校址设在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二段,后于1952年迁至皇姑区维德街(现辽宁中医学院所在地)。
1952年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后,1953年5月15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下达了《关于调整、整顿东北区师范专科学校的指示》,将辽东、辽西、沈阳、旅大、吉林、松江、黑龙江等七所示范专科学校调整合并为三所院校,即东北教育学院、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及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5月29日,国家政务院第180次政务工作会议批准决定:沈阳师范专科学校和东北教育学院合并,改名为沈阳师范学院。6月12日,正式下达文件任命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车向忱兼任东北教育学院院长,学院由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直接领导。1953年9月2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转发中央教育部通知:为统一师范院校名称,决定将东北教育学院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校名。9月20日,举行更名大会,沈阳师范学院正式成立。院长由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车向忱兼任,副校长由吴伯箫担任,并兼任党总支书记。
1958年7月,中共辽宁省委和省人委决定,成立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由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的英语专业、数学系、物理系与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的部分组建而成。沈阳师范学院图画课师生调给鲁迅美术专科学校,函授教育出调出,单独成立辽宁函授学院,1962年迁往安东(丹东),改名为辽宁函授学院。调整后的学院损失了实力最强的中文和历史系,以及大量的珍贵图书、教学设备、馆藏文物等,学生仅剩152人。学院的政教系、外语系的俄语专业、教育教研室的全部教师和中文系、历史系的部分教师以及学院的部分干部保留下来。同时沈阳教师进修学院并入沈阳师范学院,学院主管部门由原来的东北人民政府改为沈阳市委文教部和沈阳市教育局。1962年,省委根据中央关于调整的方针,对省属高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决定将沈阳师范学院以办文科为主,停办地理系,将历史系全部并入辽宁大学,生物系并入辽宁师范学院,物理系和化学系并入锦州师范学院。同时将辽宁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和旅大师专的英语科并入我校。
1965年3月17日,国务院批转《高教部关于试办工农半读高等学校审批问题的请示》,全国各地掀起了半工(农)半读运动。出于疏散城市人口的战略考虑,辽宁省委要求沈阳师范学院到朝阳山区办学,沈阳师范学院只好别离故园,搬迁到朝阳边杖子公社姑营子大队办学。9月13日起,分两批迁往朝阳。10月19日,学院举行了迁校更名大会,学院正式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由邢宪章担任,院长继续由白潞担任。1969年12月31日,省革委员会决定撤销锦州师范学院,并将该院的物理系、化学系调入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学院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工业基础系和农业基础系, 1973年7月,根据省革命委员会的指示精神,学院组建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并将物理、化学两个系掉回锦州,与原锦州师范学院旧部在旧址上上建设了锦州分院,领导班子由军代表李晓涛担任。
粉碎“四人帮”后,辽宁省革委会决定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迁回沈阳,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学院领导关系确定为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同时决定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改为锦州师范学院。1978年12月9日,在新城子区兴隆台公社的临时校址隆重召开了迁校庆祝大会。1980年暑期以后陆续迁到市区第33中学校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为止,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和水平稳步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专业分布趋于合理,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校园风景
实用校园三维地图及实景展示:http://synu.6dxy.com/
组织结构• 教务处
• 科研处
• 评建办
• 学科处
• 保卫处
• 人事处
• 学生处
• 财务处
• 研究生处
• 国际交流合作处
• 招生就业指导处
• 后勤资产管理处
于文明(党委书记)
赵大宇( 校长 )
公交线路141、157、178、236、255、326、381、382、393路 沈阳师范大学站
290路 沈师大学生公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