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斌
男,汉族,1981年1月30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博士,2010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现就职于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任体育教育系主任。200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与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先后师从黄亚玲教授、熊晓正教授,从事体育历史与文化、奥林匹克运动等领域的研究,于2008年6月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近年来,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成员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科项目等课题9项,独著或合撰《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北京奥运会工作人员读本》、《体育概论》等著作教材7部,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国际比较体育学会年会等学术会议10余次。
一、科研项目主持:
6 王润斌.《后奥林匹克主义》译介[R].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科课题青年项目,2011-2012.
5 王润斌.我国体育发展重大决策得失和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选择的研究[R].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子项目,2008-2011.
4王润斌、白敬锋、张学艺、毛立红.民族主义与奥林匹克运动关系的历史审视[R].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科课题青年项目,2007-2009.
3 王润斌、熊锦平、张明波、宗星、张文鹏.球类领会教学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R].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2008-2010.
2 王润斌、王俊奇、张文鹏.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主义与奥林匹克运动[R].南昌航空大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博士启动金),2008-2011.
1 王润斌、周驰、蒋阳、肖丽斌.《航空体育概论》编写的理论与实践,南昌航空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0-2012.
参与:
5 张文鹏、王润斌.民俗体育文化的沉沦与觉醒--以江西龙舟生态状况为例[R].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课题一般项目,2009-2010.
4 高海明、刘敏、张文鹏、王润斌.娱乐篮球引进高校[R].南昌航空大学科研基金社科一般项目,2009-2010.
3 王俊奇、熊锦平、翁永良、周驰、王润斌等.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研究[R].南昌航空大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创新团队),2009-2011.
2熊晓正、夏思永、唐炎、何强、郑国华、王润斌等.我国竞技体育模式与重构的研究[R].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4-2008.
1 郑国华、张进武、郑松波、涂传飞、郎永春、陈栋、王润斌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范研究[R].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7-2009.
二、著作教材7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6 熊晓正、陈剑、王润斌等.奥林匹克大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5 王润斌参编.熊晓正、钟秉枢主编.新中国体育60年(1949-2009)[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4 赵长杰、金宗强、王润斌、王朝军.聚焦奥运[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3 孙葆丽、王莉、邹新娴、王润斌等.北京奥运会工作人员读本[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亚玲、赵军、万和荣、李永、王润斌等.奥运传奇[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
1 熊晓正、黄亚玲、邱招义、张晓义、王润斌等.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三、期刊论文核心期刊独著或第一作者:
13、王润斌、熊晓正、杨麟.古代西方球类文化探微[J].体育科学,2010,30(2):83-91CSSCI
12、王润斌、陈民盛.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主义与奥林匹克运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11-13,17 CSSCI
11、王润斌、李慧林、熊晓正.民族主义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7,14(6):110-113CSSCI
10、王润斌、杨麟.奥林匹克政治史的创新之作[J].体育学刊,2009,16(6):39-42 CSSCI
9、王润斌、邱芬、肖丽斌.球类领会教学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84-90 CSSCI
8、王润斌、徐波.论跑酷运动及其文化性格[J].体育学刊,2010,17(2):38-41 CSSCI
7、王润斌、李慧林、熊晓正.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7):25-30 CSSCI
6、王润斌、曹卫华.古希腊的植物崇拜与竞技文化[J].体育与科学,2010,31(4):28-32,39 CSSCI
5、WANG Run-bin ,XIAO Li-bin.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tastrophology[C].Proceedings of The 21th Pan-Asian congress of Sports & Physical Education,2010:23-25. ISTP收录。
4、王润斌、王群.山寨体育文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9):137-139,144 中文核心
3、王润斌、王群.古希腊妇女竞技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03-106 中文核心
2、王润斌、董世彪、李慧林等.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8,(3):59-61 中文核心
1、王润斌、谢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92-94 08版核心
核心期刊第二作者等:
5、李慧林、王润斌.论北京奥运会遗产及其可持续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6):45-47
4、熊晓正、王润斌.实现"跟着讲"向"接着讲"的跨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5,10
3、熊晓正、王润斌、缪仲一.奥运会超大规模的困境与消解[J].体育科学,2008,28(2):16-23
2、许声宏、张军、王润斌.关于构建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175-78
1、马祥房、高春明、董世彪、王润斌等.奥林匹克全球化时代的体育民族主义[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5):433-436
省级刊物独著或第一作者:
13、王润斌.体育、民族主义:议题与争议[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25(2):1-4
12、王润斌.身体政治视野中的运动塑身[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06-111
11、王润斌.体育运行评价的理论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102-103
10、王润斌.国际体育的历史文化审视[J].体育科技,2009,30(2):6-9
9、王润斌.体育运行机制的理论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3):23-25
8、王润斌.互动论视角中的妇女与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4):6-7
7、王润斌.体育运行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3):5-7,10
6、王润斌.体育明星品牌代言的风险与规避[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1):40-43
5、王润斌.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8-11
4、王润斌.当前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成因[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9):121-122
3、王润斌、肖丽斌.体育运动介入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理论探索[J].第一健身俱乐部(理论研究),2009,3(6):27-30
2、王润斌、肖丽斌.篮球领会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运动,2010(5):4-6,9
1、王润斌.略论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交互影响[J].山西体育科技,2006,26(1):35-37
省级刊物第二作者等:
4、李慧林、王润斌.奥林匹克精神与现代和谐家庭关系构建[J].体育科技,2006,27(2):5-8
3、谭丽君、王润斌.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9-11
2、蔡艺、王润斌.古希腊竞技“非功利”观的再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22-24
1、熊锦平、王润斌、肖丽斌.传统教学法与领会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以普通高校篮球选修课为个案[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2):78-80
四、会议论文9 王润斌、刘莉.论社区体育服务的三重本质[C].北京: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书面交流,2004.
8 王润斌、白敬锋、李慧林.运动塑身与身体政治[C].北京:中国第二届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大会报告(一等奖),2006.
7王润斌.互动论视角中的妇女与奥林匹克运动[C].武汉:首届中国体育学博士高层论坛,口头报告,2006.
6 王润斌、熊晓正、李慧林.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构建和谐家庭关系[C].北京:北京奥运培训工作研讨会,文集收录,2006.
5 王润斌、李慧林.北京奥运会遗产体系与发展方略研究[C].北京: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2007.
4 王润斌.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与奥林匹克运动[C].曲阜:传统与现代 东方与西方---奥林匹克高级论坛,口头报告(优秀论文),2007.
3 王润斌.现代奥运会“超大规模化”的问题与治理[C].澳门:国际比较体育与运动学会第10次年会,口头报告,2008.
2 王润斌.北京奥运会门票定价与销售的多维审视[C].苏州: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口头报告,2008.
1 王润斌.挑战 创新 使命---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探析[C].北京: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口头报告,2008.
五、教学成果1、2009年度南昌航空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2、2009年度南昌航空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3、2008年度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最佳教学奖.
六、任职情况1、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2、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成员
3、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小组成员
4、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
5、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职称评定小组成员
6、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综合治安领导小组成员
7、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党总支中心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