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人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唐诗纪事》说:“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
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赵□《因话录》说他“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胡应麟《诗薮》也说:“杨巨源‘炉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语极精工,而气复浓厚,置初、盛间,当无可辨。又‘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奇丽不减六朝。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全唐诗》辑录其诗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2.宋人抗金名将,忠义之士
杨巨源(?—1207年),字子渊,利州昭化(今四川省广元西南)人,祖籍成都。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四川宣抚副使南宋叛将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兼陕西、河东招抚使,按兵不动,献关外阶、成、和、凤四州地于金,求金封蜀王。并遣将利吉引金兵入凤州,僭王位于兴州,议行削发左祍之令,统军十万沿嘉陵江而下,声言约金兵夹击襄阳。嘉陵土豪首领郭靖和当地百姓却不愿降金,投江自杀。杨巨源与安丙、李好义等密谋,巨源、好义乘夜率勇士七十人斧门而入,杀吴曦,裂其尸。
杨巨源又与李好义共商大计。李好义指出杨巨源与安丙商议的计划欠妥,“彼出则龊巷,从卫且千人,事必难济”,应改在吴曦“熟食节(寒食节)祭东园”时杀吴曦。于是杨巨源假造圣旨,倒盖合江仓印,这样即使事情败露,也与安丙无关。以后又恐日久事泄,决定提前于二月的最后一天进行。李好义遂约敢勇军士李贵和与李贵关系密切的李彪、张渊、陈立、刘虎、张海等人,以及吴曦的亲卫军黄术、赵亮、吴政等低级军官及军士74人,加上李好义的弟兄李好古、李好仁、李好问、妹夫杨君玉等亲属,后又有禄袆所率军士10人,共百余人。在李好义的率领下,黎明前冲进吴曦内宫。李好义宣称是奉密诏来杀吴曦,杨巨源也骑马赶来宣布密诏。吴曦的亲卫兵遂放下武器逃走,李贵首先冲入吴曦的卧室,“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李好义急忙命王换连砍吴曦的腰二斧,吴曦因痛松手,李贵遂乘机砍下吴曦首级。
此次平叛有功,李好义自成忠郎特升转承宣使,李贵特升补授武功大夫、团练使衔,杨巨源升补为朝奉郎、通判差遣,任宣抚使司参议官。李好古等无官的授官,有官的升官,并都赏赐钱物。根本没有参加平叛,仅仅是事前与闻其事,而持观望态度的安丙,却窃据首功,升任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兼四川宣抚副使,并享受执政官的礼遇。在平叛的奖谕诏书中,竟然对积极策划者杨巨源只字未提。而与平叛毫无关系,且“诛曦之日不肯拜诏”的吴曦党羽、踏白军统制王喜,却被说成是“谋戮逆曦,备罄忠劳”,不仅特升转为节度使,还被任命为兴州诸军都统制要职。这使杨巨源以赏不酬功,心颇不平。因而想向朝廷直接申报自己在平叛中的功劳。杨巨源在给刘光祖的信中,记述了当初策划诛杀吴曦时,安丙的“酬答之语”,并刻印传布。安抚副使安丙害怕暴露他当初持观望态度,以及他申报的平叛情形不实的情况,就以杨巨源“自负倡义之功,阴欲除之”。六月,授命彭辂逮捕杨巨源,押送阆州(今阆中)狱。押解至大安(今陕西省略阳南)时,杨巨源被杀害于途中,而安丙却以自杀上报。杨巨源的被害,引起“军情叵测”,安丙“以人情汹汹,封章求免”。南宋朝廷虽未罢安丙安抚副使之职,但因此另派刘甲出任四川安抚使,以稳定人心。后有李珙讼其冤于朝,嘉定六年(1213年),为杨巨源立褒忠庙。嘉熙元年(1237年)又赐谥忠愍
3、当代杨巨源——山东莘县人
杨巨源—修史立志为后人
莘县政协原副主席杨巨源肩负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时间长达15年之久。在这15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辉煌,使全县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连年走在省、市先进行列。
2003年杨巨源从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休,工作热情依然不减。退休后,仅短短的五年多时间,他亲自带领政协文史科的同志,共编辑出版了《莘县历史大事录》、《槐荫千秋》等六本文史资料专辑,总计230多万字,其中大约200万字是他亲自撰写的。《莘县史鉴》一书,2007年被省评为“优秀文史书刊”二等奖,他本人被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模范老人”,这在莘县是惟一的。杨巨源作为一个外籍人士,在莘县工作30多年,从事莘县历史文化研究近20年,对莘县的历史和现状可谓了如指掌。加之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不怕劳累,乐于助人,因而受到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的一致好评。副市长赵庆忠称他是“莘县的宝”,聊城市原政协工委主任闫廷琛说他是“聊城的宝”,莘县县委书记王勇说他给莘县的工作“做了大贡献”。
杨巨源,生于1942年,祖籍山东济宁市,出生于山东巨野县,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原莘县政协副主席,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顾问。个人作品有《一得集》、《十思集》、《百衲集》《千叶集》、《联海拾贝》等。1970年来莘县工作,迄今已近40年。他说:“我的老家虽在巨野县,但现在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莘县人,对莘县的熟悉程度大大超过了仅生活过二十年的故乡。”在县政协工作15年里,他一直负责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几乎每年都要出版一至两本质量上乘的政协文史专辑,共出版了20多本专辑,总字数达500多万。2003年,他退休后,有不少人劝他:“这么多年来,你出的大力不少,现如今退休了,理应歇歇喘口气了。”可他却回答说:“修史立志为后人,年龄上退休,不等于工作上退休。修史立志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一项光荣任务。它既服务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
2005年大张家镇建马陵之战纪念馆,他自始至终参与了建馆筹划、资料整理、解说词撰写、馆联编拟及开馆典礼筹备等各项工作。为了举办好莘县首届马陵之战研讨会,他和有关同志一起用整个夏天的时间,到聊城、济南、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联系专家学者,搜集有关资料,保证了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会后,又撰写会议纪要,编写论文集等,时间紧、要求严、难度大、标准高。因为莘县是首届举办这次规模较大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6位专家和学者,均应邀与会。此次结集出版众多专家的论文,既要尊重专家的研究成果,又要体现作者的不同文风,杨巨源可谓下了番真功夫。他凭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渊博的历史知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钻劲”和“韧劲”,历经几个月的艰辛劳动,一部洋洋洒洒长达43.8万字的题为《千古战例垂青史》书稿终于脱手了。
去年年底,杨巨源又“马不停蹄”担任了《莘县地名》资料专辑主编。这本专辑,主要记述了莘县1154个行政村,每个村名的由来及耕地、户数、人口等方面的情况。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几乎跑遍了全县22个乡镇,几百个村庄,往返行程数千里。今年元旦前夕,这部长达23万字的《莘县地名》资料专辑,终于出版问世,广大干部群众爱不释手,一致拍手叫绝。 (牛贵葆杨合清魏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