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自治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5]84号)和《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道真自治县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机关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考核评议体系,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

二、 实施范围

(一)县人民政府所属依法具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中央、省属各驻道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县属各部门)。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 目标任务

(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核定、公布县级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颁发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通过年检制度及时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情况调整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权限。

(二)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单位的执法人员,要结合其任职岗位的具体职权进行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岗前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依法申领行政执法证,实行持证上岗。

(三)梳理执法依据。按照分类清晰、编排科学的要求,对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执行的执法依据进行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具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的顺序排列。

(四)清理我县地方性行政规范性文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情况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及行政许可清理结果,全面清理我县地方性行政规范性文件,有计划、有步骤的公布修改、废止结果。

(五)规范具体行政执法行为。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清理、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借鉴外地经验,将具体行政执法行为划分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等八类,将行政执法主体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有关同类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规定进行归纳合并,核定其所有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种类和数量。

(六)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将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定职权分解到其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权要科学合理,避免平行执法机构中执法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 同时要确定不同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

(七)制定行政执法职权流程图。明确每一项行政执法职权的操作时限、程序,并向社会公开,方便行政管理相对人办事。

(八)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多种评议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县人民政府对县级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工作。

(九)修改行政执法主体部门“三定”职能。根据清理的行政执法主体职能,科学、合理界定执法单位人员编制,调整“三定”职能。

(十)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其不同情节、后果和社会影响,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追究其过错责任。

四、工作安排和具体要求

(一)工作安排

1、第一阶段(2006年1月开始)

宣传发动。办公室人员抽调到位;起草印发《道真自治县推

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利用电视和政府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相关培训;召开全县动员大会。

2、第二阶段(2006年2月)

县属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自查、上报清理材料。县属各部门组织自查、清理执法主体和执法依据,部门业务科室和执法机构根据其职能分工提出初步清理意见,由部门法制机构统一审查、汇总后,经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将有关表格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依据等材料于2月17日前报送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责任制办公室)。各乡(镇)人民政府本级的执法主体的执法依据于2006年2月底前报送县责任制办公室。

3、第三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中旬)

县责任制办公室对县属各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表格、材料逐项进行审查,对职权交叉、重复和有争议的征求部门意见,提出初步审查和界定意见,报县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审定。

4、第四阶段(200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

公布清理结果。在审查清理的基础上,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办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同时向社会公布我县行政执法主体执法权限及其执法依据。

5、第五阶段(2006年7月至10月)

(1)分解执法职权和制定行政执法职权流程图。由部门先按市政府的批复制定后申报,由市责任制办公室进行审核后对外公布。

(2)根据清理结果修改县政府各行政执法主体部门“三定”职能。

(3)完善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道真自治县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严格执行《道真自治县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和《道真自治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在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全面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工作要求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属各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本《方案》规定,认真准确地填报有关表格,全面细致地梳理、汇总执法依据,按时上报有关表格和材料,不得隐瞒和漏报,并积极参与、主动协助县责任制办公室做好材料审查工作,同时要认真根据本单位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五、 组织领导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所属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因此,县人民政府在调整充实县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县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办公室,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主任,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县监察局副局长任副主任,县财政局、县编办、县司法局、县人事局有关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下设清理组、审核组、综合组、从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委办、监察局、司法局、人事局、公安局、工商局、交通局、地税局、农业局、城管局等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专题研究,分头实施。同时加强对各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各部门要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全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推进。各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县责任制办公室。[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