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寇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白蔻仁是中药中的芳香化湿药。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Cardamomnm L的种子。果皮及花也可药用。主产于越南、泰国、缅甸等地,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下,除去枝梗,晒干或用硫磺熏过。用时去果皮或连皮打碎生用。药用名称白豆蔻,白蔻仁,紫豆蔻,白蔻。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白蔻仁

药物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要治疗1.行气化湿:用于

(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胸闷脘痞,食少呕吐。

(2)脾胃不和,泄泻下痢。

(3)外感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身热不扬,胸闷不饥。

2.温中止呕:用于各种呕吐

(1)尤以证属寒者为宜。

(2)脾胃气隔,不能进食,食入即吐者。

此外,能温中散寒,止胃寒呃逆,与丁香研末服。若以桃仁煎汤送服,则可治疗产后呃逆。用法用量生用。入汤剂宜打碎,后下。内服煎汤,3--6克。注意事项因其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燥者禁用。选方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芳香化湿药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白寇仁别名:肉豆蔻、白豆蔻、肉果、玉果、顶头肉

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食少呕吐、宿食不消,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附方1.四神丸(《证治准绳》),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泄,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

3.肉豆蔻丸(《太平匹惠方》),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

4.肉豆蔻散(《太平匹惠方》),治霍乱吐泻不止。 一生健康网

5.舒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主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嘈杂,周身窜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