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大钧,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刘大钧,字长山,山东邹平县人,汉族,1943年元月3日生。 现任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日本易经总本部学术顾问,台湾易经学会顾问,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等职。被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誉为“推动当今大陆易学研究迈出重大里程碑的人”。

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周易古经白话解》(英文版)、《易经全译》(法文版)等多部易学专著,校点整理85万字的易学巨著《周易折中》,主编《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大易集义》、《大易集说》、《大易集奥(上、下)》、《元典哲蕴》、《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等多部论文集。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系列片《中华周易》学术总顾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中国哲学史研究》、《周易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主要专著《周易概论》在齐鲁书社与巴蜀书社都连续再版,印数超过10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刘教授是建国后第一位倡导并开展象数易学研究的学者,因而对于恢复传统易学的研究,功不可没。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克服重重困难,自筹经费,创办并主编了易学界的权威学术刊物《周易研究》。该刊自创刊以来,即广受欢迎,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份上下,并发行至28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他先后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以及四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又主持了“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影响巨大的学术活动,在推动易学的交流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周易研究》学刊主编
全国政协委员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
联系方式:E-mail:zhouyi@sdu.edu.cn
学术专著:
1、《周易概论》
2、《周易古经白话解》
3、《周易传文白话解》
4、《易传全译》
5、《周易讲座》
6、《纳甲筮法》
7、《纳甲筮法讲座》
8、《今、帛、竹书〈周易〉综考》
9、《周易古经白话解》(英文版)
10、《易经全译》(法文版)
11、《周易折中》
主编论文集:
1、《大易集要》
2、《大易集述》
3、《大易集义》
4、《大易集说》
5、《大易集奥》
6、《元典哲蕴》
7、《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
8、《大易集成》
二、刘大钧,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钧,江苏常州人, 1926年7月生,1949年7月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1959年获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细胞遗传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内外知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
培育的小麦品种“宁麦3号”曾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簇毛麦、鹅观草等分别高抗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并将其抗性基因成功转移进栽培小麦,育成一大批优异抗性种质,其中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所携抗白粉病基因经国际小麦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定名为Pm21;所建立的染色体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非整倍体分析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精确鉴定栽培小麦中外源染色质的技术体系,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小麦抗病基因的MAS育种工作,与兄弟单位合作育成小麦新品种。曾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知人善任、提携后辈。所创建的农业部作物细胞遗传重点开放实验室屡评优秀。先后培养50余名研究生,发表论文170余篇,编著四部,为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参与学术团体和科学刊物工作,多次组织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