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杰,男,汉族,浙江省东阳市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客座副研究员,毕业于浙江舟山水产学院,随后分配到洞庭湖区工作。曾任市水产局、外经贸局局长等职,市政协第一届至第五届政协委员,第二届至第三届政协常务委员。曾连续3年立大功、5年立功,获省、地、市(县)各类先进个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政协委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6次,1991年被评为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1997年被评为市首批科技之星。
为了发展洞庭湖区的水产事业,他先后提出了关于“四个一齐”发展渔业生产的思路(即:大、中、小水面一齐开发,养殖、捕捞一齐发展,政策、科技、管理一齐落实,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渠道定向、格池成井、三通先行、三池一房、三项配套、三业结合”的商品鱼基地建设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林果草、鱼畜禽、名特优、渔工商12字的复合生态渔业建设”、“后续资源的规模开发、名特优产品的技术开发、地方产品的系列开发、出国产品的综合开发”等建议和方案。他的意见与建议大部分被县、市政府采纳,并得到了国家水产总局的肯定与认可。在洞庭湖区掀起了商品鱼基地建设高潮,涌现了鹭鸶湖、新华东湖、南大竹蒿湖等一批商品鱼基地渔场和养鱼“万元户”。1977年9月,国家水产总局在洞庭湖他的实验基地召开了全国商品鱼基地建设现场会。会后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万人次来现场参观取经。
何人杰曾带领水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部、省科技厅、国家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下达的“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等科研课题12次。在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间,他共获得科研成果20项,其中获国家部级二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地级一等奖2项,二、三、四等奖各1项;获县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单独编著或与他人合作编著水产科技书籍5本。通过各个领域试验,总结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高产、低耗、高效的池塘养鱼增产技术,得到了水产界权威专家充分肯定,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乃至全省渔业生产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效益。“七五”期间,他工作的市,水产品总产跃居全省第一,为全国百强,为以后连续保持全省第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人杰同志曾受省农业厅、省农业银行的委托,代表洞庭湖区14个县、市承担了向世界银行申请农业贷款的任务,按照世行的要求编写了全市第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以首席技术顾问的身份三次接待世行官员。经过艰难谈判为湖南省引进首批外资4500万美元。为洞庭湖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何仁杰退休以后,仍然致力于洞庭湖区的经济发展,研究、探讨经济发展中更深层次的问题,策划、实施具体的招商引资项目。一心扑在洞庭湖经济发展的事业之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