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拼音:èwūwùéě

繁体字:恶

部首:心部

外笔画:6总笔画:10

五笔86:GOGN五笔98:GONU仓颉:MCP

笔顺编号:1224314544四角号码:1033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76

恶的定义

在被动个体自我意识不出于自愿的情况下,主动方对被动个体实施《精神》《语言》《行为》的任何一项的侵犯:皆为恶

字义● 恶

èㄜˋ

◎ 不好:~感。~果。~劣。~名。丑~。~毒。邪~

◎ 凶狠:~霸。~棍。险~。凶~。邪~。

◎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

● 恶

wùㄨˋ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

● 恶

(恶)

ěㄜˇ

◎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 (恶)

--------------------------------------------------------------------------------

● 恶

wūㄨˉ

◎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汉英互译◎ 恶

badnessevilferocityvice

【释义】

①很坏的行为,跟“ 善 ”或“ 好 ”相反:罪恶|无恶不作|是非善恶。

②凶狠;凶猛:恶毒|恶霸|一场恶战。

③很坏的;不良的:恶劣|恶习|恶性循环。

【恶化】 èhuà

向坏的方面转变。

〖例句〗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的情绪日益消沉,身体也越来越消瘦了。

【恶劣】 èliè

极坏:品行恶劣|手段恶劣|恶劣的天气。

〖例句〗在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我国科学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坚持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很大成就。

【恶习】 èxí

坏习惯,多指赌博、吸毒等。

〖例句〗这几年生活富裕了,一些人却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恶意】 èyì

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

〖例句〗你大概误解他的意思了,他只是跟你开个玩笑,并没有恶意。

更多的信息恶<名>

(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同本义

恶,过也。――《说文》

恶上安西。――《颜氏家训》

吾以志前恶。――《左传·定公五年》

君子之遏恶扬善。――《易·象传》

又如:恶恶从短(对于人的过失,不十分苛责,适可而止)

泛指一般罪恶

恶积祸盈。――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恶逆(奸恶逆乱。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恶障(佛语。指杀生、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

恶头儿(罪名);恶心钱儿(干坏事得来的钱财);恶孽(罪恶;弊病)

恶人;坏人

元恶不待教而诛。――《荀子·王制》

又如:恶杀

恶 ě 又见 è ;wū;wù。

【恶心】

①想呕吐。

②使人厌恶(wù)

恶 è

①坏;恶劣:~习、~行。

②坏行为;罪恶的事情:无~不作。

③凶狠;凶恶;凶猛:~霸、~战。又见ě;wū;wù。

【恶贯满盈】罪大恶极,末日已到。贯:古时串钱的绳子。

【恶劣】很坏:行为~。

【恶魔】

①佛教称破坏佛法和善事的恶神、恶鬼。

②比喻极其凶恶残忍的人。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话语攻击陷害别人。

恶(恶)wū

⒈通"乌",〈表〉疑问。哪,何,怎么:路~在?~足道哉?

⒉文言叹词:~,是何言也![恶乎]从哪里,在哪里:学~乎始,~乎终(学习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终止呢)?

恶(恶)wù讨厌,憎恨:太可~。深~痛疾(疾:厌恨)。

恶wò 1.象声词。禽鸟叫声。

恶hū 1.见"恶池"。

恶yà 1.次。

恶 (wù,音勿)

①讨厌,憎恨。《素问·五脏别论》:“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②排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

③畏怕。参“恶风”、“恶寒”。

二(wū,音屋)疑问代词:何,怎么。《灵枢·五色》:“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灵枢·九针十二原》:“迎而夺之,恶得无虚?”

⑶(è,音饿)

①污秽;凶狠。《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病咳逆……嗌干面尘色恶。”

②劣,不良。指疾病或某些病状、体征性质险恶,预后不佳。《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灵枢·本脏》:“肝应爪……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③凶暴不良,与“善”相对。《灵枢·本脏》:“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④丑,与“美”相对。《灵枢·本脏》:“厚薄美恶皆有形。”

佛学知识【恶】

(梵pa^pa、pa^paka,藏sdig-pa)

指能招引可厌之果之不善法。三性之一。与善、无记相对,与不善(akus/ala)同义。有违理背法、违损自他,与贪嗔等烦恼相应、障害圣道等性质。《俱舍论》卷十六云(大正29·84b)︰‘由此能感非爱果故,是聪慧者所诃厌故,此行即恶,故名恶行。’《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云(大正46·669c)︰‘若人能知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则必须息恶行善。’《大乘义章》卷七云(大正44·599c)︰‘顺名为善,违名为恶。’

佛法中,‘恶’可分为五恶、五逆、十恶业等种。‘五恶’,指为五戒所禁止者,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五逆’,一般指害母(杀母)、害父(杀父)、害阿罗汉(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坏教团),以此种行为能令人落无间地狱,故名五无间业,又作五不救罪;又,此处所说之五逆,与《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立之五逆不同。‘十恶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此中,前三者是身恶,次四者是口恶,后三者为意恶,若行此十恶业,将落入三恶道。

◎附︰〈十恶〉(编译组)

十恶(梵das/akus/ala-karma-pathani,巴dasa^kusala-kamma-patha,藏mi-dge-babcuh!ilas)指十种过患。即由身、口、意三业所起的十种非理损人之业,与‘十善’相对,又称十恶业、十恶道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依《大乘义章》卷七、《法界次第》卷上等所述,‘杀生’谓断其他有情之命;‘偷盗’谓盗取他人财物;‘邪淫’谓对非己妻妾行违法之行;以上三种是身业恶行。

‘妄语’谓以言诳他;‘两舌’谓以言构斗,离间彼此;‘恶口’谓以粗恶之言,恼怒他人;‘绮语’谓以乖违道理的巧言,令他人好乐,以上四种属口业恶行。

‘贪欲’谓染着顺情之境,心无厌足;‘嗔恚’谓忿怒违境,心不能平;‘邪见’谓否定因果,抱持僻见,心无正信,以上三种为意业恶行。

前述十种皆是乖违真理,损毁自他,故名十恶。此十恶能起报应,通入当果,故又称业道。此中,口业四种,顺序不定,如《长阿含经》卷九作两舌、恶口、妄语、绮语;《增一阿含》卷四十三、《十不善业道经》等作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此外,其他六恶,在顺序上也有所不同。

另有上品十恶之说,谓十重罪。《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下云(大正17·844c)︰

‘如人有父得缘觉道,子断父命名杀中重。夺三宝物名盗中重。若复有人,其母出家得罗汉道,共为不净是淫中重。若以不实谤毁如来,是妄语中重。若两舌语坏贤圣僧,是两舌中重。若骂圣人是恶口中重。言说坏乱求法之人,是绮语中重。若五逆初业,是嗔恚中重。若欲劫夺持净戒人物,是贪中重。邪见中重,谓之边见。迦叶,此十恶道,是为最重。’

《摩诃止观》卷一(下)引此经文,名之为十恶恶。《止观辅行》卷一之五释云(大正46·178a)︰‘若起十恶于中下境尚已名恶,于恩德田名恶中恶。’并举《大智度论》所说为例︰被他人打而报复是名为恶,不被打而打人是名为大恶,打有恩者名恶中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