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见字识码”是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支秉彝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发明的,可以说比五笔还要早。不过,到了80年代五笔字型大流行过后,“见字识码”并没有得到普及。到了2000年后,“见字识码”输入法渐渐由“元码”类输入法接替,其中,模糊元码输入法是“见字识码”的佼佼者。
2 元码输入法元码输入法由吴宗怡先生于1999年基于“吴→口天→wkt”的基本理念创建。除了使用音首编码外,为有效分散重码还将部分编码任务人为地定义到5个韵母“a、o、e、i、u”上,并定义“v”键为模糊处理键。
3 一键字元码输入法经过10年的磨练,认为精确选定一键字对于一个输入法的效率是很重要的,在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和测试后,元码输入法确定的25个一键字为:
上不出的这发国,
和一就可了民内。
中平气,人是同;
水…我,小有在。
4 移位移位是一种重码分散技术,规定将部分编码任务,尤其是编码任务较重的键“z、s、y”3键移位至韵母“a、o、e、i、u”上。这种技术处理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优点: 1. 只要认定是移位字,编码是可以从该字拼音中导出的,这样,就可以减少记忆;
2. 将编码任务较重的键中移位至编码任务轻的韵母,有利于充分发挥有限的键盘资源。理论上说,当各键的编码任务较均衡时,重码最底;
3. 输入法系统移位后,使编码空间真正扩展至26×26×26×26,使编码空间最大化。
元码中经反复测试认定的30个移位字或相关部件如下:
A
上三山长羊()
E
这
I
一十示(礻)丝(纟糸)衣(衤)
O
中又走(辶)尤手(扌)
U
水(冫氵氺)雨鱼
如:水(shui)→u、波→氵皮→bup、姜→女→jan、鱼→田一→ud 或 udth。
5 部件部件的键盘映射对于“见字识码”类输入法来说从来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精确确定其键盘映射的规则。元码输入法在多位中文信息专家如陶沙、华绍和、蒋顺炳等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最终精确认定55个定义的编码非成字部件如下:
丷
八
卩
耳
冂
框
扌
手
学
小
宀
宝
耳
耂
老
饣
食
覀
西
冖
宝
囗
方
朩
木
冫
水
肩
月
疒
病
戈
牜
牛
氵
水
羊
艹
草
灬
火
牛
氺
水
姜
羊
刂
刀
虍
虎
风
几
亠
头
衤
衣
リ
刀
钅
金
亻
人
攵
文
讠
言
刀
犭
犬
彳
人
夂
文
辶
走
坚
刀
廴
建
纟
丝
忄
心
爫
爪
介
刀
匚
框
糸
丝
心
竹
阝
耳
凵
框
礻
示
小
足
如:关→丷天→gbt、宝→宀玉→bby、军→冖车→jbc、病→疒丙→bbb、芹→艹斤→qcj、刘→文刂→lwd、帅→リ巾→sdj、争→~→zdv、临→リ~~→ldvv、介→人リ→jrd、队→阝人→der……
6 模糊处理所谓模糊处理指对于未定义部件的模糊处理方式。元码中将全部“臭虫”(未定义部件)放入一个“篮子”里,这样,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只能精确识别定义的55个部件,那么,其余的部件都在一个键位中,元码中的模糊处理键是“v”键。 如:妻→qvn 庸→ygv 敢→gvw 贵→gvb朝→cvy罪→zvf句→jvk青→qvy……
“v”键在元码中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汉字中类似以上列举的“臭虫”(未定义部件),数目繁多,各种输入法为了能处理这些“臭虫”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效果也不尽人意。所幸这个难题在元码中是不解而解的,实现“最难”→“最易”的神奇转化。
或许大家会怀疑,元码中作这种简化处理是不是在“v”键会堆积很多的重码?答案是元码中的30个移位字已经起到有效分散重码的作用,因此“v”键的编码任务恰好做到不多不少,这个结果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这正好是汉字能实现与键盘abc无缝对接的关键。
小结“见字识码”这是汉字与键盘abc映射时本来就要求的,只是在“见字识码”技术的发展早期,还不能较好地解决高速盲打或重码问题,与五笔字型相比,就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随着元码输入法的进步,实现高速盲打已不再是问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1980年算起,五笔字型至今已发展了30年,其本身的缺陷也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元码的兴起,并取代五笔字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