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木斯克出血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疾病描述鄂木斯克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病毒性抗原、自然疫源性、出血症状和良性经过1941~1943年曾发现本病,1944~1945年在前苏联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北部农村首次报告本病, 1945年和1946年两次鄂木斯克出血热暴发分别发病 200 余人和 600 余人。

疾病原因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基因组为单链 RNA 。此病毒有嗜神经特征,能在多种类型细胞培养如 Hela 细胞鸡胚细胞、地鼠肾细胞及猴肾细胞中产生病变。从急性期病人血中和纹头蜱中分离到病毒。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取决于血管损害、血小板减少以及脑、肾、心内膜、心肌、胃和肠出血的程度。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和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均有充血、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组织充血、水肿。脑水肿可引起感觉改变。血管张力减退可导致虚脱和休克。肝脏库普弗细胞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