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亨通职业技术学校于二00三年经平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批准成立。学校坐落在有甘肃省东大门、陇上旱码头之称的平凉市。第一教学区位于平凉市崆峒大道西段号、第二教学区位于中华千年古镇寨子街。市内有著名的皇帝问道胜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西王母降生之地——王母宫,是陕甘宁地域的中心城市。312国道、福银高速纵贯东西,宝中铁路横贯南北,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是莘莘学子求知习文、练就技艺的理想圣地。
学校现有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服装制作与工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纸方向)、焊接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十个专业在册学生460余人,专兼职教职员工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国家级考评员1人,骨干教师6人,省级骨干教师2余人。学校总占地面积50余亩,分二个校区,(第一校区占地面积11亩;第二校区占地面积40亩;,有各类实验室9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80余台(套),图书室纸质图书1万5千余册,各类电子图书400册(件) 。
学校首开平凉职业技能教育之先河,内建外引全面践行“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并迈出了重要步伐。2010年5月与四川省南充电子工业学校在平凉宾馆会议厅举行了合作办学签字仪式,双方正式确立了以我校为办学主体,依托四川省南充电子工业学校完善的就业体系、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的专业建设思路、强大的专业师资队伍,深入合作。逐步对口支援建设我校的专业特色,做大做强我校的专业品牌。为西北地区的莘莘学子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培养人才、为把平凉职业教育品牌推向全国献力;同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快速发展西北地区职业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力争五年内建设打造平凉焊接人才培养基地、平凉建筑人才培养基地、平凉服装人才培养基地三大品牌。
学校坚持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 1200余名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近三年来 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居同类学校前列 。
学校近年来承担地方各级各类大型培训项目,如农民工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等。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教师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市级论文大奖。学校高度重视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同多家知名企业签定人才培养协议,实现定单培养。我校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各级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先后被授予“平凉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平凉市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平凉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被甘肃省民政厅授予““甘肃省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已经成为特色与优势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大事记2003年6月 平凉亨通职业学校经现平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批准,正式挂牌成立,陈克明同志任校长。
2003年12月份 学校为平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平凉市妇女联和委员会培训下岗事业人员360人,收到委培单位的一致好评。
2004年4月 平凉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咏中率市红峰厂、丰收厂企业一班人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2004年9月 平凉市委副书记王天应同志率市政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作重要讲话。
2005年3月 平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君同志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2005年 学校被甘肃省民政厅授予“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陈克明同志应邀参加先进经验交流会。
2005年9月 平凉市电视台、平凉日报社专题报道学校“帮困助贫”的先进事迹。
2005年 学校被共青团平凉市委、平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崆峒区委先后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2007年 学校被平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诚信达标先进单位”。
2007年11月 风采特刊杂志专题报道了陈克明同志先进事迹。同年,平凉论坛杂志专题报道了学校办学先进事迹。
2008年 学校为平凉市农业推广学校转移培训农民工620人。
2009年前后 学校为灵台县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转移培训农民工848人。
2010年5月 学校与四川省南充电子工业学校在平凉宾馆会议厅隆重举行联合办学签字仪式,市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局许华芳副局长,培训科曹晓宏科长,四川省南充电子工业学校陈行辉校长、陈东副校长、魏广东主任,平凉市委党校副教授,《平凉论坛》副主编,统战教研室主任于贵平出席签字仪式。许华芳副局长作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