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信息中心成立与1987年,是我国的著名软科学机构。
国家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规划领导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组织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开发,并加以利用,疏通信息采集和服务渠道;推动我国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有关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指定与经济信息及其服务的有关标准,规范,有关的立法,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中央,国务院各有关经济部地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手段;对国民经济重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经济形式的分析和预测报告;为微观经济活动单位及时提供和发布指导性经济信息,引导微观经济健康发展;为国内外经济团体以及社会各阶层提供广泛的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促进社会信息化,使信息为社会使用;向社会提供可能的系统工程服务,软件服务,硬件服务以及劳服务,促进我国信息事业的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组织机构设综合,经济信息,经济预测,计算机与通讯,数据库与程序管理,信息科学与应用研究所,办公室等七个部室,下设中国信息大学、中国工业可持续网、中国国信总公司等附属机构。国家信息中心成立以来,为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咨询工作,先后完成了《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985年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开展了《国家各部门宏观经济模型》的研制,编制了《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等等。
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198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并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1987年1月24日,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正式成立。1988年1月22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国家信息中心"。
国家信息中心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决策咨询、信息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三大业务为支柱,以“两网一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全面提升国家信息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为信息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国家信息中心通过加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宏观经济预测监测,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和快速反映,为国务院和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发挥了信息源、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在积极推进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方面,国家信息中心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决策重大问题研究、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综合经济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网络建设、系统集成、推进政务信息化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发挥了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奋力拼搏,以国家信息中心为龙头的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由国家、省、地、县四级政府部门信息中心组成的完整的系统体系。自"七五"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中累计投资超过60亿元,积累了雄厚的设备与技术基础。近1600家信息中心、13000多人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在各级政府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并日益成为我国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宝库和重要力量。
党和国家对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发展一直给予深切关怀和高度重视。1992年在国家信息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李鹏总理为国家信息中心题词。朱镕基、宋平、李岚清、邹家华、宋健、陈锦华、曾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国家信息中心并出席有关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副主任王春正、张晓强等领导同志对国家信息中心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关怀。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海南博鳌论坛期间亲切接见了包括国家信息中心主要领导在内的一批国内专家。
进入21世纪,我国信息化事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面对机遇和挑战,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时刻准备为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