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背景大宛是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麓,锡尔河中、上游。该国出产良马,尤以汗血马最为著名。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曾到过大宛,受到大宛王的接待。[1]汉武帝刘彻听张骞说大宛出产良马,便于公元前104年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求换汗血马。大宛王毋寡爱其宝马,不愿给汉。“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又认为西汉远在东方,不会派大军远袭大宛,便命东部属邑的郁成王拦住汉朝使节,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汉武帝得知后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因为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命赵破奴率骑兵七百奇袭楼兰,俘虏楼兰王,因此汉武帝十分轻视西域各国的战斗力。
汉武帝正宠爱李夫人,欲使李夫人之兄李广利封侯,由于汉高祖规定无战功者不得封侯,于是汉武帝遂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浩侯王恢为向导、李哆为校尉,率属国骑兵六千及郡国恶少年数万讨大宛。因为目的是去贰师城取回良马,故号“贰师将军”。[2]
战争经过第一次战争公元前104年,李广利率军出征,一路所经西域各国不愿向汉军提供食粮饮水,并且闭城抗拒汉军。李广利下令逐个攻打,汉军一路消耗过大,到达大宛东境郁成城时,仅剩数千人,且个个饥饿疲困。郁成城守军顽强抵抗,汉军攻城不克,伤亡惨重。李广利下令撤军,回到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汉军生还者不过十分之一、二。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大怒,下令退入玉门关者立斩。李广利心中恐惧,只好屯兵敦煌。第二次战争公元前103年夏,浞野侯赵破奴击匈奴,其所部2万骑兵全军覆没。朝臣认为应停止进攻大宛,全力打击匈奴。汉武帝认为,大军已发,却不能降伏大宛小国,有损汉朝在西域的声望,西域诸国将轻视汉朝,不利于汉对西域的统治,因此坚持要征服大宛。汉武帝将竭力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下狱问罪,然后动员全国的力量准备第二次远征。
汉武帝下令赦免囚徒,又调集恶少年及边骑6万人,加上大量自愿从军者。另外还征集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用来驮运军粮及兵器弓弩等,受命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有50余位校尉。汉武帝又下令征集了大批水工,用来切断大宛水源。同时增派甲兵18万,驻扎于酒泉、张掖以北,并设置居延、休屠两县以护卫酒泉。汉武帝又征调全国七种犯罪之人,负责给李广利军运送军粮。汉武帝还拜两位颇知马者为执驱校尉,以待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
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再度远征大宛。沿途西域小国不敢抵抗,纷纷开城出迎,供给食粮和饮水。只有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抗拒汉军,闭城紧守。汉军攻数日后破城,屠轮台。为了便于沿途获得足够的食粮和饮水,汉军分作数队西进,李广利率主力3万人先抵大宛。大宛出兵迎敌,被汉军击败,宛军退守郁成城。李广利绕过该城,直袭大宛都城贵山城,首先其水源,然后将城团团包围,日夜攻打,连攻40余日,破其外城,俘虏大宛勇将煎靡。
大宛贵族多怨大宛王毋寡匿宝马、杀汉使,于是杀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级赴汉营求和,表示愿将良马驱出供汉军挑选,如果不许和,则杀尽良马,与汉军血战到底。此时,康居已派兵来救大宛。李广利答应大宛的要求,停止进攻内城。大宛也赶出所有马匹,任汉军随意选取,并供给汉军大量粮食。汉军取其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3千余匹。又立昧蔡为大宛王,与他盟誓后,撤兵东归,从此大宛服属西汉。
最初,贰师将军从敦煌以西启程,因为军队人数众多,所经沿途国家无力供给粮食,所以将军队分成几支,从南北两路前进。校尉王申生和曾任鸿胪之职的壶充国所率的千余人的到达郁成城时,向守军索要食物和饮水,遭到拒绝。郁成城守军侦知王申生人少势孤,便于一日清晨以3千兵马出城突袭汉军。王申生全军覆没,仅数人得以逃脱。李广利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打郁成城。经过激战,郁成城守军抵抗不住,战败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率军追至康居,康居王见大宛已破,遂将郁成王交与上官桀。上官桀手下上邽骑士赵弟在途中杀郁成王。[1]
战争后续汉军虽然在第二次战争中并未遇到重大伤亡,但由于将领不体恤士卒,大军到玉门关时仅余万余人。而汗血马经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也仅余一千多匹。
汉武帝得知胜利后大喜,封李广利为海西侯、赵第为新畤侯、赵始成为光禄大夫、上官桀为少府,李哆为上党太守。军官中升任九卿者三人,诸侯国相、郡守、二千石的官员有百余人,千石以下的官员千余人,士卒得到的赏赐价值四万金,充军的罪犯免罪。
公元前100年,大宛贵族认为昧蔡过于巴结汉朝,遂发动政变杀死昧蔡,另立毋寡之弟蝉封为国王,并派遣蝉封之子入汉朝为质。汉朝也派使者向大宛赠送礼物加以安抚,并承认蝉封的地位。大宛同意每年向汉朝进贡两匹汗血马。[2]
战争影响汉军击败大宛后,西汉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途修筑烽燧亭障,并在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置使者校尉管理,为去西域的汉使提供住处和食粮、饮水。在西域都护正式设立之前,使者校尉实际上成了代表西汉政府领护西域各国的官员。
汉军击败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弟入汉朝贡,并作为人质,使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日益增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