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西德化学家Butenandt成功地从50万头家蚕雌蛾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反,顺)-8,10-十六碳双烯-1-醇(E8,Z10-16:OH),命名为“蚕蛾醇”。
性质:无色油状物。沸点130~133℃(0.6kPa)。易溶于乙醚、氯仿、二氯甲烷、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存在于雌性处女蚕蛾中,10-12μg的蚕蛾醇即可使雄性蚕蛾兴奋。它是从昆虫中发现的第一个信息素。作为农药主要用作杀虫剂。
笑话军事旅游美容女性百态母婴家电游戏互联网财经美女干货家饰健康探索资源娱乐学院 数码美食景区养生手机购车首饰美妆装修情感篇厨房科普动物植物编程百科知道汽车珠宝 健康评测品位娱乐居家情感星座服饰美体奢侈品美容达人亲子图库折扣生活美食花嫁风景 | 首页 |
1959年西德化学家Butenandt成功地从50万头家蚕雌蛾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反,顺)-8,10-十六碳双烯-1-醇(E8,Z10-16:OH),命名为“蚕蛾醇”。
性质:无色油状物。沸点130~133℃(0.6kPa)。易溶于乙醚、氯仿、二氯甲烷、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存在于雌性处女蚕蛾中,10-12μg的蚕蛾醇即可使雄性蚕蛾兴奋。它是从昆虫中发现的第一个信息素。作为农药主要用作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