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质海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淤泥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是由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0.05~0.01毫米的泥沙)组成,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西欧的荷兰和中国的渤海湾沿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淤泥质海岸。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海滩宽达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潮水退出之际,潮沟里小鱼、小虾成群结队,淤泥里各种蚶类、蛤类、海蚯蚓等也不停地蠕动觅食,恰似潮滩动物的乐园。

由于大多数淤泥滩土质肥沃,常被开发成为滩涂养殖的良好场所。渤海湾沿岸便以盛产肉嫩味美的毛蚶、西施舌等贝类驰名中外。同时,淤泥质海滩又是晒盐的宝地,中国著名的塘沽盐场、苏北盐场等均位于淤泥质海岸地段。淤泥质海岸由于潮流作用常发育成潮沟,大型潮沟可开发成中、小型渔港。

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海滨有大片低地泥滩,既便于引进海水,又不易使卤水下渗,是开辟盐场极为有利的场所;华北地区雨水少,日照时间长,利用风车扬卤、太阳照晒或者煎熬,使水分蒸发,就能得到大量雪白的海盐。我国的淤泥质海岸很多地区被开辟成盐场。盐场大多建筑在高潮线后方的海滨低地泥滩上。盐场后方大平原多为洼地、盐水荒地,如果附近有河流经过,可以引进淡水灌溉,使荒凉的盐碱滩涂变成良田。著名的天津"小站稻"就出产于经过人工改造过的盐土地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