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拼音bie jing

释义1、“别敬”是旧时贿赂的讳称。所谓“炭敬”、“冰敬”等都是“别敬”一种。如:夏天送财礼叫冰敬,冬天称炭敬,送给女人的是妆敬,送给学子的是文仪,喜庆为喜敬,年节为年敬、节敬,给门房或仆人的叫门敬、跟敬。还有陪敬、菲敬、加敬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2、指地方官赴任前向京官告别时致送的礼金。[1]

来历清代京官,职位较地方官为清贵,收入却远逊之。单靠一份工资,不要说中产阶级,大部分京官们的糊口养家都成问题。外官则不然,除了薪俸以及政府发给的养廉银(京官无此收入)以外,各种灰色收入组成的“陋规”更是大笔进项;“陋规”并非贪污受贿的“黑钱”,而是地方官利用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向绅民设立的收费项目,人称“无形之加赋,有形之勒索”。

京、外之间收入悬殊,但是,京官亦可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其喜怒直接关乎外官的乌纱,其间利害,孰敢小觑。于是,京、外之间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给于外官之“别敬、炭敬、冰敬”。此三敬便是这种调剂的主要形式。炭敬(冬季)和冰敬(夏季)是外官每年两次的常课。外官因迁调而进京述职,或京官外放为地方官临走向相关官员告别,都要赠送财礼,这就是---别敬。[2]

实例1、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打发奶妈和小斯去了,将衣服和银子收好,又细问太太,知道和儿子们都得了他些别敬,这是单留与大老官的 。”

2、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自己到四衙里辞了典史,送了十两别敬,托那典史看顾。”

3、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三回:“后来这位藩台大人出京的时候,还教长班送了他四两银子的别敬。”[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