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书名:语言学纲要

作者::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4-1

书 名: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作者:叶蜚声合者:王洪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301163108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 元

内容简介《语言学纲要(修订版)》修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补充新的研究内容;(二)对于已有的概念或观点增加例证和解释说明;(三)个别观点和材料的修正。主要补充了哪些新内容呢?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有许多新进展,我们认为,其最主要的进展表现在语义与语用、语言接触、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这几个领域,它们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趋势:对语言的理解从封闭的静态的系统转向了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图书目录导 言

一 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 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二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二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三 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四 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五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 语言和说话

二 语言与符号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二 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三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节 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二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第一节 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 语音学和音系学

二 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三 国际音标

第二节 从声学看语音

一 语音四要素

二 音质的声学分析

三 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第三节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 发音器官

二 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三 元音

四 辅音

第四节 音位与音系

一 对立和互补

二 音位和音位变体

三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一 区别特征

二 音位聚合群

第六节 语音单位的组合

一 音节

二 语流音变

三 韵律层级

第四章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 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

二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三 语法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二 词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三 组合的层次性

四 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 词类

二 形态

三 语法范畴

第四节 变换

一 变换和句型

二 变换和句法同义

三 变换和句法多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二 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三 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 词和词汇

二 词的词汇意义

三 词义的概括性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 一词多义

二 同义关系

三 反义关系

四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五 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第三节 句义

一 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二 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

三 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

四 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

第四节 语用

一 语境与语境义

二 话题和说明

三 焦点和预设

四 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五 言语行为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文字的基本性质

三 汉字和汉语

第二节 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一 实物记事

二 图画记事

三 刻划符号

四 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一 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二 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第四节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

一 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

二 自源文字的发展

三 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四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五 汉字与汉语拼音

第五节 书面语

一 口语和书面语

二 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三 书面语的规范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 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二 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三 语言演变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 社会方言

三 地域方言

四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一 借词

二 借词与社会

第三节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一 语言联盟与社会

二 系统感染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一 语言替换

二 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三 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四 语言替换的过程

五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第五节 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

民族语的层次

一 通用书面语与地方语

二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

三 外族书面语的层次

四 共同语

第六节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一 “洋泾浜”

二 混合语

三 我国境内的土汉语和混合语

四 世界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一 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

二 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三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

一 组合规则的演变

二 聚合类的演变

三 类推

四 结构的重新分析

五 语法化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一 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

二 词汇演变与语言系统

三 词义的演变

修订版各章主要修订说明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