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罗维亚(Monrovia)是利比里亚首都,蒙特塞拉多州首府。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梅苏拉多角和布什罗德岛上,据守圣保罗河入海口,是西非重要的出海门户,非洲距南美大陆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130万(2006年1月外交部网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分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年均降水量逾5000毫米,为西非海岸乃至全球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素有“非洲雨都”之称。
利比里亚旧称“谷物海岸”。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来此贩卖奴隶,尔后荷、英、法等殖民者相继侵入。1821年,“美国殖民协会”在此建立黑人移民区,中心就在蒙罗维亚。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定都蒙罗维亚。
蒙罗维亚市区由梅苏拉多角(半岛)和布什罗德岛组成。岛外大西洋近观则惊涛拍岸,飞珠堆雪;远眺则水天浩淼,碧波万顷。岛上各种热带林木花草长势茂盛,终年苍翠欲滴,四时芬芳吐艳,把整座城市掩映在片片绿林与丛丛花海之中,热带风光妩媚迷人。
市中心梅苏拉多角是繁华的商业区,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人们熙来攘往,边观赏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边选购当地产的精湛新颖的手工艺品。跨过梅苏拉多桥即达市区北部的布什罗德岛,此为新兴工业区和驰名远近的西非唯一自由港——蒙罗维亚自由港。市区东部的首都山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这里有行政大厦、国会大厦和市政大厅等。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利比里亚大学(建于1862年)也设在这里。此外,还有博物馆与国立图书馆等。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其顶端屹立着一位肩扛国旗、手持冲锋号的非洲妇女青铜塑像,为利比里亚自由独立的象征。
蒙罗维亚也是全国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全国70%以上的工业企业集中在这里,其中主要有炼油、橡胶、食品、啤酒、饮料、碾米、服装、水泥和化工等。在布什罗德岛上建立了“自由工业区”,美、德、巴西等国的30多家公司已在此建厂。此外,蒙罗维亚的捕捞业与鱼类加工业也相当发达。蒙罗维亚也是全国的金融中心。
首都有干线公路连接全国各大行政区。东郊的罗伯茨国际航空港是非洲最大的机场之一。利比里亚的海运业享誉世界,首都有20多条国际海运定期航线与外界相通,蒙罗维亚港系西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港口之一。 蒙罗维亚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兴建的。当时,德国法西斯者控制着欧洲及其海上航道,原来走美洲——西欧线的船只都改为美洲——西非线,蒙罗维亚成了这条航线上的枢纽。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紧张的时候,在旧港以北布什罗得岛兴建新港,1984年投入使用,成为当时西非最现代化的港口。1956年命名新港为“蒙罗维亚自由港”,允许外国轮船自由出入,商品可在港内自由转口第三国,允许储藏、加工、再包装,只收1.5%的领事费,而不收关税。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商船进港,增加了港口的劳务收入。
蒙罗维亚自由港水域面积3平方千米,占地0.61平方千米,由两条各长2千米的防波堤围绕,航道宽245米,水深11.5~14米,主码头全长610米,可同时停泊9万吨级货轮9艘;有供吃水10.7米的矿石装卸船专用码头;供载重2.5万吨油轮码头和有储藏与加工设施的渔业专用码头。港区设有仓库、货栈及4万吨容量的油池和胶乳池。年吞吐量1300吨。输出货物有橡胶、铁矿石、金、钻石、棕油、棕仁、林产品等,进口粮食、矿山机械、工业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