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书名:方声文集
作者:李方声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老人出书网学生出书网家族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字数:37千字
页数:49
版次:1版
开本:850×1168 1/3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编者之语:…………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在我个人的档案中

。
我的一生与“三”字有缘,曾“三入”:入队、入团、入党。曾“三下”:下乡、下海、下岗。经历了“三代”领导人。
我最喜爱的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1962年,我从学校毕业,被组织分配到九三农垦局工作。先后在科研所、修配厂、供应站工作了十几年。“文革”期间,在工厂当过工人。成立“兵团”时,在连队当过指导员。所以“知青”们亲切地称我为“荒友”。
在北大荒生活了十八年,1980年,我带着老婆孩子返回了哈尔滨。开始在西郊渔场工作,后来在市水产局,农业机关工作。1988年,调局下属宾馆工作,1999年宾馆改制后,分流下岗至今。这是我的历史。
当年,我经常在广播中听“小喇叭”;现如今,经常在电视中看“夕阳红”。正是:光阴似箭,不觉七旬。
现在退休在家多年,偶尔摆弄一下邮票、火花,更多时间闲来无事。
为了摆脱寂寞,寻找一点乐趣。重新拾起笔来开始写作,它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我希望退休的老人都拿起笔来!
原只想写写家史,苦于无资料。转而想写自传,又觉得乏味。最后决定写写父辈的革命历史,写写自己上山下乡的经历。
有时我想,百年之后,我能给子孙留点什么呢?留钱,没有。有的是经历,但讲多了是眼泪,写成文字变成故事吧!
我喜欢学文,热爱文学。但本人的文学素质却很凹。现奉上我这些小学生的作文,渴望您能耐着性子读完,我就“老罕王进北京,心满意足矣!”
最后还要罗嗦几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亲戚、朋友们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尤其是老伴的支持和帮助。另外,我要特别感谢方强及其家人,感谢杨新宇、姜洪涛、李志等人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只能说两个字:谢谢!
我希望这些作品,将是我自珍自爱之作。
…………
书籍目录:目 录 2
自 序 3
往事溯忆 4
马槽子 5
大米饭 6
端午节 7
记忆中的苹果 8
麻 子 9
打老虎 11
那年那月 13
演相声 14
老 白 16
捉鲇鱼 17
裸 露 18
补 票 20
串 门 21
大荒记忆 23
被压扁的蛋糕 24
大油罐 25
大沙坑 27
双山车站 29
杂文随笔 30
袜 子 31
豆 腐 32
北京人与外地人 33
丁一看病 34
火 花 35
小说习作 36
戴口罩的姑娘 37
打 猎 40
初中作文 44
我的老师 45
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电车上 46
战斗的人们 47
到处都可以看到 48
后 记 49
原文摘录:…………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突然想起了我们家的一些往事,想起了父亲参加过抗日义勇军的光荣历史……
我家祖上山东省莒县,你知道“闯关东”吧!曾祖父用一副挑子,挑着祖父和他的弟弟闯关东。先到辽宁的辽阳,后到吉林省敦化县官地村落脚。当时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祖父兄弟渐渐长大,虽是粗茶淡饭,身体却长得特棒,人称“山东棒子”。
听祖母说,过年杀一口猪,肥肉全熬成猪油,一吃一年,往往夏季油都有了“哈啦”味。
“山东棒子”经过几年打拼,买了十几垧好地,盖了几间房子,还雇了几个伙计,成为远近有名的小地主。
祖父最引以自豪的是,伯父初小毕业就进县城的商铺站柜台。伯父个子矮,够不上柜台,脚下还站个小板凳。父亲高小毕业,祖父让他和伯父一样,去县城商铺站柜台,可父亲死活不干,硬要上县中学念书。祖父说:“你去站柜台,我一天给你买两根大麻花,若是去念书一分钱不给”。但父亲仍坚持去读书。据祖母讲,县中学的校长和我家是亲戚,说父亲肯念书他不收学费。
父亲白天除了上课,还去学校的小卖部卖货,晚上去伯父的店铺,给打麻将的老板们端茶倒水,甚至倒“夜壶”。父亲就这样自己挣钱上中学。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日本在沈阳发动事变,很快占领了辽宁,接着又进攻吉林。敦化县城的一些爱国豪绅和老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快组建一支由学生为主力的抗日义勇军。领导他们的是敖东中学出来的陈翰章将军(陈翰章是著名的抗日将领,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国民党的正规军抵挡不住日军的侵略,更何况几百个学生兵,怎能打过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不久,义勇军很快被打败了,死的死,逃的逃。
祖父知道后,在长白山走了三四天,在一个窝棚里找到父亲。祖父让父亲跟他回家,可父亲死活不干。父亲的营长,也是他的老师劝他说:“你年龄太小,暂时回去躲躲,我们再去找你!”临走时老师说了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无柴烧。”
为了躲避搜山的鬼子,祖父和父亲在大山里绕了两天,身上带的干粮全都吃光了。好在那时正值晚秋,山里还有很多可吃的东西,像山梨,山葡萄,榛子,狗枣子。
这天他们发现,眼前是一条不太宽的小河(可能是牡丹江的一条支流),但水深不见底,而且太急。绕河边走了大半天,在一个废弃的破马棚子里找到一个大马槽子,爷俩弄到河上。河水和马槽子平了,那到不可怕,可怕的是江水中不时漂过一具具死尸。好在小河不太宽,—会就漂到岸边,回头望去,红色的太阳,红色的树林倒映在河水中,一片血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