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库勒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凯库勒提出的苯分子的几种结构式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他曾提出了碳四价和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这一重要假说。对苯的结构,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紧凑,它可以与其它碳原子相连形成芳香族化合物。于是凯库勒集中精力研究这6个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多种有关苯的开链式结构而又因其与实验结果不符被一一否定之后,1865年,他终于悟出闭合链的形式是解决苯分子结构的关键,他以苯的(Ⅰ)式表示这一结构。1866年他又提出苯分子是一个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链(Ⅱ)式,后简化为(Ⅲ)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凯库勒式。

注:(苯分子的结构式,图右所示,仍被沿用,但在使用时不能认为苯是单、双键交替组成的环状结构。)

(Ⅲ)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